2025/07/11 05:30

經貿談判學者分析,美國要解決貿易逆差,但對半導體提高稅率勢必反撲至美國企業自身。(歐新社資料照)
〔記者廖家寧/台北報導〕半導體相關產品不在對等關稅談判範疇中,而是美國第二三二條款的國安調查範疇中。談及半導體產品稅率,經貿談判學者分析,美國要解決貿易逆差,但對半導體提高稅率勢必反撲至美國企業自身,與川普要強化美國製造業競爭力的目標是南轅北轍,若對我半導體提高關稅,更是傳遞與強化台美關係的矛盾訊號。
談及二三二調查,經貿談判學者分析,台灣對美貿易出超增加主因是晶片、高階伺服器等產品,也是美國客戶最需要的關鍵零組件、設備,一旦關稅調升,成本將轉嫁至美國客戶身上,勢必會反映在產品價格,不管是先進製程與成熟製程半導體,都是如此;可預測川普若要重振美國製造業,勢必不會讓稅率傷及美國,畢竟廣大美國企業絕對不樂見關稅成本轉嫁至產品上。
該學者指出,美國關稅新政目標有二,一是平衡貿易逆差,重振美國製造業;二是調整國際貿易結構,可理解為對付中國,例如美財長就曾公開指出,中國產能過剩已衝擊全球。
學者分析,生產過剩並非最大問題,最大癥結是生產過剩背後的政策制度,因為中國並非自然競爭的產業環境,而是其政府以戰略性眼光主導指定要發展特定產業。換言之,當中國傾全國資源之力給予特定產業政策補貼,就是想「整碗捧走」;過去中國野蠻發展太陽能、LED、鋼鐵等產業,沒有任何一國可以抵擋,最終自食產能過剩的惡果,卻想傾倒到其他國家,讓他國付出失業代價來埋單,所以才被全球圍堵。
學者強調,川普關稅談判要求他國強制結盟以防堵中國,但假設對於我半導體這類戰略性產業課徵高額關稅,就是與其結盟策略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