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7-08 22:46
併購+銅箔新事業發酵,鼎炫-KY董座為股價抱屈
2025-07-08 17:19:2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鼎炫-KY(8499)今(8)日舉行法說會,市場關注其併購德佑新材與投資19.2億人民幣的銅箔新事業發展。鼎炫-KY董事長傅青炫(附圖右)表示,德佑新材預計9~10月併表,銅箔新事業則目標Q4導入量產開始貢獻。
傅青炫表示,公司近年發展主要看材料事業(隆揚電子),也設定了1+3的發展策略,1就是原本長期耕耘的消費電子領域,並將透過PCB、汽車電子、併購3大策略擴大規模與成長。
傅青炫指出,鼎炫-KY目前約持有隆揚電子(301389.SZ)70%股份,而隆揚市值近100億人民幣,換算新台幣約400~500億元,鼎炫-KY持有70%約300~400億元,而現在鼎炫-KY市值則僅70~80億元,不懂為什麼差距這麼大,且鼎炫的每股淨值有200多元,可是現在股價還不到200元,個人覺得價值是有點被低估。
在併購方面,隆揚預計約投入13億人民幣併購威斯雙聯與德佑新材,而威斯雙聯51%股權收購案預計8月中旬完成,德佑新材則分兩階段併購,70%股權收購預計9~10月併表。
傅青炫表示,威斯雙聯主要在EMI(電磁干擾)屏蔽與散熱領域,與隆揚的傳統業務接近,德佑新材則專注於減震膠帶與特殊工業膠帶,與隆揚的產品線沒有重疊,而其客戶主要為三星、華為、小米等,目前也正替其導入蘋果、特斯拉等客戶,具有產業協作綜合效益,預估未來若併購效益發揮後,兩家每年約可貢獻隆揚1個股本獲利。
德佑目前年營收約4~5億人民幣,毛利率約50%,今年預計可貢獻隆揚2450萬人民幣獲利,明、後年預計每年貢獻7350萬人民幣,2028~2030年完成100%併購後,則預計每年貢獻1.05億人民幣。至於威斯雙聯去年營收約1億多人民幣,淨利潤約900萬元。
在銅箔事業方面,則聚焦AI高頻銅箔、PI高頻載體銅箔、細線路高頻FCCL,傅青炫表示,目前主要集中在AI高頻銅箔,經過3年大量研發投入,去年已經在TPCA展發表HVLP5+銅箔,相較於當時日廠Rz粗糙度值只能做到0.5微米,公司可以做到0.2微米,目標則是對準1.6T傳輸速度市場,該市場預計2026年起快速成長。
傅青炫表示,傳統電解銅箔工藝雖然成本低、生產快,但難以製造更薄更細的銅箔,隆揚則採用真空磁控濺鍍+精細濕電鍍的新工藝,雖然成本較高,但能做得更精細、薄而平整,目前已送樣超過10家CCL廠,約有3~4家已進入第二階段驗證,將送PCB廠壓合進行測試,目標的終端品牌客戶則包括輝達、華為、蘋果,英特爾也在接觸中。
傅青炫表示,銅箔事業預計Q4導入量產,隆揚規劃以「細胞工廠」為單位進行布局,原因是產業鏈正在裂解,不宜在單一地點設大型工廠,目前第一座懷安工廠已建成,預計Q4量產,投資約3億人民幣,年產值預估5~6億人民幣,淨利潤估算約1億人民幣。
至於泰國廠則預計明年Q4量產,而懷安地區近期也批了1塊100畝土地,預計會再蓋4個細胞工廠,產能規劃會因應HVLP5+市場快速成長趨勢去布局。
傅青炫表示,銅箔材料毛利率保守估約30~40%,而對於傳統競爭者是否切入新領域,傅青炫認為,傳統銅箔廠商要轉進 HVLP5+高頻銅箔領域將面臨工藝轉換困難,且進入資本門檻高,預估目前技術領先約1~1.5年,足夠形成迭代距離。
整體而言,鼎炫-KY未來成長將來自既有業務與威斯雙聯在EMI與散熱領域的協同效應、銅箔事業的細胞工廠擴產、德佑新材的承諾利潤,而目前銅箔事業與併購都尚未產生實質營收,下半年起將會是公司新里程碑。
(圖片來源: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