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政策開便門 大摩上調蘋果產量 台鏈旺
隨關稅戰不確定性陰霾籠罩,供應鏈紛紛擴大備貨量,使得第2季蘋果商品生產將淡季不淡。路透
本文共830字
2025/04/15 23:56:38
經濟日報 記者崔馨方/台北報導
美國關稅政策朝令夕改,摩根士丹利(大摩)在最新出具的「大中華科技硬體產業」報告中指出,隨關稅戰不確定性陰霾籠罩,供應鏈紛紛擴大備貨量,使得第2季蘋果商品生產將淡季不淡。台廠中,台積電
(2330)、鴻海、大立光等,皆為「優於大盤」評等,後市可期。
美中貿易緊張局勢白熱化、關稅政策雖仍具高度不確定性,但大摩上調第2季蘋果的產量評估。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第2季iPhone生產預估由4100萬支增至4500萬支,上調400萬支,季減10%、年增15%。另外,單季iPad產量預估則由1150萬台增至1300萬台,季增8%、年增24%。

大摩看蘋果後市
大摩台灣區研究部主管施曉娟分析,此次上調產量預估的主要目的,是為因應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進而維持蘋果相關機型的庫存水位。儘管第1季基期已相對偏高,但仍決定上修第2季的產量,反映的並非市場需求強勁,而是「策略性備貨」。
根據大摩最新供應鏈調查,即使關稅政策尚未明朗,但部分蘋果相關組裝夥伴已積極推動生產據點多元化。例如:印度地區iPhone生產占比雖在2024年低於 15%,但預期將持續提升。至於是否會進一步在美國設立新組裝據點,仍需由蘋果公司做出最終決策。
綜合蘋果組裝夥伴透露,如果未來確定需在美國設廠,相關廠商將計劃把較高的營運成本反映在新專案的報價中。
另一方面,施曉娟補充,受到關稅不確定性驅動,整體提前備貨的動能將比原先預期的更為強勁。
以iPad為例,目前組裝地區約分布於中國(約70%)與越南(約30%)。因此,相較於iPad,iPhone在短期內進一步實現生產多元化的迫切性相對較低。重要的是,未來供應鏈布局將持續關注越南與美國雙邊關稅的談判進展與結果。
台廠中,大摩考量關稅風險,日前已將台積電目標價由1388元降至1288元;鴻海憑藉全球生產布局及營運專業能力,市場需求調整時具更大彈性,目標價維持232元;大立光目標價維持3200元,而1G6P混合鏡頭可能成為下個規格升級的關鍵,三檔皆為「優於大盤」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