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湯淑君/綜合外電
2025年4月13日 週日 上午6:59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變化莫測,已動搖全球投資人對美國資產的信心,
美國公債賣壓上周狂湧導致長期公債價格暴跌,10年期公債殖利率周線升幅為2001年來最大,重創美國公債作為全球資金安全避風港的地位。賣壓持續不止,華爾街已傳出呼籲聯準會(Fed)採取行動協助債市止血。
各天期殖利率全面勁揚
道瓊市場數據顯示,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11收在4.873%,是1月15日來最高水準,一周來總計攀升48.2個基點,上回周線升幅這麼大,是在止於1987年4月24日止那周。若以連五天升幅計算,則寫下2020年3月18日以來最大五日升幅紀錄。債券價格與殖利率呈反向關係,1個基點等於0.01%。
基準的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一周來躍升50個基點,收在2月20日來最高的4.492%,全周升幅達50個基點,周線升幅為2001年11月來最大。
對Fed利率政策敏感的2年期殖利率11日收在3.950%,全周躍升27.8個基點,升幅是去年10月4日來最大,並中斷之前連三周下滑走勢。
緩徵關稅未能讓美債止血
對見過大風大浪的華爾街來說,本周目睹的驚濤駭浪仍令人咋舌。周一社群媒體傳出假新聞,刺激標普500指數八分鐘內暴漲7%,但在白宮澄清對中國大陸關稅照徵不誤且稅率可能上看104%後,標普500急轉直下,瀕臨熊市。美國公債開始大跌,30年期殖利率飆升。市況嚴峻到迫使川普周三宣布緩徵關稅90天,但對進口陸貨稅率提高到145%。美股激漲,但美債賣壓持續湧出。北京周五宣布對美關稅從84%提高至125%,使情況雪上加霜。
這凸顯投資人看待美國公債的態度已丕變。傳統上,在市場動盪時,投資人紛紛遁入美國公債避風頭,但本周情況恰好相反:資金不斷抽離美債、美元,轉而流入其他傳統避險資產,例如日圓、瑞郎和黃金。歐元對美元挺升至三年來最強。
Columbia Threadneedle利率策略師胡薩尼說,一國的貨幣和公債同時遭賣壓襲擊,是新興市場資產典型的特徵,不料向來被視為全球金融市場中流砥柱的美債和美元,如今在全球投資人心目中竟淪落到這種地步。
美債暴跌可能反映三種原因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斯洛克11日分析,美國公債本周來遭拋售是極為異常的現象,可能反映三個原因:
一、外國人大賣美國公債。這從美債價格重挫伴隨著美元急遽下滑,可見端倪。日圓、歐元、加幣已同時對美元挺升,足見海外投資人正撤離美國市場。
二、大型基金經理人積極降低利率、信用和持股風險。從反映美股標普500波動率的「恐慌指數」VIX衝上50附近,而且居高不下,可見避險活動十分熱絡。
三、避險基金「基差交易」(basis trade)平倉潮湧現。基差交易的目的,是利用美國公債與公債期貨合約之間的價差獲利,這種價差很微小,但可藉由槓桿操作放大利潤。
斯洛克說:「答案可能是這三股力量的某種組合。」
BMO資本市場首席經濟學家波特認為,基差交易被迫平倉,在本周初期確實是一大顧慮,但後來「愈來愈顯得像是投資人普遍避開美國資產,從美元顯著走軟可見一斑,這在市場承壓時也是反常現象」。
追蹤美元兌六種貨幣的ICE美元指數一周來重挫2.9%,跌至三年低點。
Fed會對債市動盪坐視不顧嗎?
美國債市最近動盪不已,華爾街呼籲Fed介入的聲浪日益高漲。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周五就警告,市場劇烈波動、利差擴大且美國公債流動性低,對其他資本市場都會造成影響。德意志銀行、Jefferies和高盛本周也表示,倘若殖利率突破5%,Fed就應該採取行動。
德銀全球外匯策略主管薩拉維洛認為,Fed應開始買債,也就是訴諸所謂的量化寬鬆(QE);Jefferies分析師西蒙斯表示,Fed宜重拾過去因應危機時的貨幣政策工具;高盛策略師團隊則建議Fed挹注流動性,或藉購債協助穩定金融市場。
Mischler金融集團常務董事狄賈洛馬則認為,美國公債賣壓可能已近強弩之末,並預期衰退疑慮加深凌駕關稅重燃通膨的顧慮,可能促使Fed重啟降息循環。隨著經濟陷入衰退,10年期美債殖利率可能回測低於3.90%的近期低點,最後下探3%。
【看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