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0 15:30
稀土管制「卡脖子」!83.7%靠陸供應 美軍工業遇史上最狠制裁 F-47研發恐延3到5年 (圖:shutterstock)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近期對中國加稅的舉措,北京當局迅速祭出反制組合拳,除對美實施報復性關稅反制外,更對 7 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此舉精準打擊了美國軍工產業的命脈。
根據日前中國商務部會同海關總署發布的出口管制公告中,涉及釤、钆、铽、鏑、镥、鈧、釔等戰略資源,這些被稱作「工業
黃金 " 的關鍵材料,直接切斷美國第六代戰機 F-47。分析指出,這場圍繞稀土的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軍工產業格局。
作為全球唯一掌握完整稀土產業鏈的國家,中國在稀土領域具有主導地位的優勢。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稀土產量達 24 萬噸,佔全球總產量的 67%,儲量為 4400 萬噸,佔全球 40%,尤其在中重稀土領域,中國離子型稀土儲量佔全球 80% 以上。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美國 83.7% 的稀土進口依賴中國,其中重稀土依存度更高達 97%。這種不對稱的供需關係,使得中國此次管制措施猶如精準手術刀,直擊美國軍工體系的軟肋。
美軍現役及研發中的 153 種主戰裝備中,87% 的供應鏈需經中國稀土加工環節。以即將啟動的第六代戰機 F-47 計畫為例,製造所需的钆、铽、釔、鏑等中重稀土元素,全部依賴中國供應。每架 F-47 預計消耗 8 至 12 公斤重稀土,用量是 F-35 的兩倍。
儘管五角大廈宣稱已建立 500 噸戰略儲備,但現實困境暴露無遺。去年美國進口稀土中,有 83.7% 來自中國,重稀土幾乎完全仰仗中國供應。
英國 SFA 顧問公司警告,F-47 所需的釹鐵硼永磁材料、雷達塗層等關鍵零件,若無法取得中國供應,研發週期恐將延長 3 年到 5 年。
技術壁壘的懸殊差距更令美國陷入被動。中國獨有的「稀土串級萃取」技術,能將 17 種稀土元素分離純度提升至 99.9999%,美國本土最高只能達到 99.5% 的軍工級標準,且生產成本高出 30%。這一技術鴻溝導緻美國即便啟動本土稀土開採,短期也難以突破加工精煉的技術瓶頸。
更致命的是,中國在稀土磁鐵製造領域的全球市佔率高達 90%,而波音供應鏈中有超過 200 種零件依賴中國稀土深加工產品。
這場稀土博弈背後,是中美在高端製造業的全面角力。中國此次管制不僅涉及軍事領域,更波及航空電子設備、風力發電、通訊技術等戰略新興產業。
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數據顯示,稀土在國防領域的應用正以年均 7.2% 的速度增長,其中雷射武器、定向能武器等新概念裝備對稀土的需求激增。而中國在第五代稀土永磁材料、高純度稀土合金等前沿領域持續突破,令美國在相關技術上已落後至少 15 年。
面對中國的反制措施,美國軍工複合體已經出現連鎖反應。根據洛克希德馬丁內部評估,F-35 因稀土供應緊張恐導致單架成本上漲 120 萬美元,總產量恐減少 20%。
此外,美國新能源產業也同樣遭受衝擊,特斯拉、通用電氣等企業關鍵材料的採購週期已延長至 18 個月以上,根據華爾街分析師估計,中國稀土管制若持續,美國製造業產值恐縮水 1.2 兆美元,相當於 2023 年 GDP 的 5.3%。
這場圍繞戰略資源的博弈,正在重建全球產業鏈版圖。中國透過精準的出口管制,既維護了國家戰略安全,也倒逼國內稀土產業升級。根據中國工信部數據,去年中國稀土新材料產值突破 8000 億元,其中高附加價值產品比重提升至 68%。
反觀美國,即便啟動《國防生產法案》加速本土稀土開發,短期內仍難以擺脫對中國技術的依賴,蘭德報告此前已出具報告指出,稀土供應鏈的重組至少需時 10 到 15 年,這為中美的技術競爭格局帶來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