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05:30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菲律賓種綠電輸台」構想,評估報告已出爐。(資料照)
評估報告出爐 建議台商優先在菲設光電案場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十月拋出「菲律賓種綠電輸台」構想,「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半年後出爐,建議台商優先在菲國設光電案場;但最受矚目的是綠電如何輸台,長期作法是台菲「鋪設跨國海纜」,但存在技術、法規、成本等三大難題需深入研究,短期為「電池船」替代,但目前商業模型也未成熟,且服務運輸每度電至少要五.五元。
長期方案鋪設跨國海纜 技術、法規、成本待解
郭智輝先前拋出菲國種綠電輸台引發議論,評估報告提到綠電輸台有長、短期方案,鋪設跨國海纜相對可行,因歐洲多年來陸續有興建海底電纜規劃,國際業者也具備經驗。
但內部直言,台菲間最大挑戰在於海底地形複雜,尤其是深度超過二千公尺,也要避開地震多發區等;技術上可耐三千公尺水深的海纜估三年後問世,且法規上台菲不像歐洲大陸電網融通,兩國之間沒有相關的跨國法規,成本面雖可依照台澎海纜、歐洲海纜試算,初步估算雖有競爭力,但未進一步海底探勘,成本數據差異極大,很難正式對外揭露。
專家解釋,高壓直流(HVDC)電纜,成本建置上比交流電高,但因線損率較低,長距離輸電多用高壓直流電纜;報告列舉義大利本島到薩丁亞島間海纜計畫,水下最深達一六五○公尺,十五年前完工,造價高達七.三億歐元;另義大利與各島間規劃的新海纜計畫,是目前國際規劃中最深的、達二一五○公尺,投資金額高達三十八億歐元。
報告指出,台灣尚無興建HVDC經驗,唯一實績是台電台澎海纜,採交流電,且長度未達六十公里、最大水深一三五公尺,與台菲跨國的HVDC工程規模「完全不同」;官員指出,跨國海纜已有電信電纜,但電力海纜要埋更深,且興建相當耗時,需要再深入研究。
報告給出短期替代的電池船方案,日本有此相關規畫,今年建造、後年啟航測試,以其三百公里輸送、電池總容量僅二十四萬度試算後,每度輸電服務成本就要五.五元,是否計入發電成本仍未知。官員坦言,電池船的商業模式尚在開發中,而航程過長、成本也須另外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