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05:30

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拋出赴菲律賓種綠電議題,台菲電力合作可行性報告在近日出爐。(記者林菁樺攝)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出爐,評估我國業者赴菲投資太陽光電廠可作為優先項目,事實上泓德能源、雲豹能源等均已赴菲投資光電。業界指出,赴菲國的誘因在於法規鬆綁、成本價差有競爭力等,但要將綠電輸台將面臨三個難題,包括菲國本身也缺電、難有餘裕輸台;其次,台菲電價有價差,賣給當地才有投資效益;而地緣政治風險才是隱形且最難計算的投資成本。
地緣政治風險 成本難計
經濟部「台菲電力合作評估報告」,盤點了菲國太陽光電、風力風電發展現況,光電因呂宋島平均年日照時數約一五六四小時,且北、中部仍有大片閒置土地,發電成本每度約二到三元;而菲國陸域風電開發量超過四○○MW,離岸風電還在起步階段,且水深六十到一○○米的「開發門檻較高」。
報告建議,菲國日照、土地、低成本等條件優異,在光電項目上較有競爭力,且菲國零售電價偏高,我國業者至菲國投資可走企業購售電協議(CPPA),直接供電給大用戶,或給當地企業、台商使用。
業者分析,發電成本確實約在每度二、三元,但菲國的零售電價偏高,住宅電價每度六.一七元、工業電價約四.九元,且當地仍欠缺綠電,「自身需求很高」,或可與大用戶、大企業直接洽談CPPA,加上菲國二○二二年後鬆綁法規,外資投資光電可持有一○○%股權,不只台灣,包括美國、中東基金等都已插旗菲國光電市場。
菲電價售價比我國高
但對菲國輸電回台,不論是透過海纜或電池船,業者都不樂觀。業者坦言,技術上長期一定能克服,但要砸多少成本投資,是政府還是民間、或是官方帶頭組隊,都還不明朗,而民間又有多少股東願冒險,光是董事會就很難過關;且菲國自己也缺電,加上菲國電價售價比我國來得高,投資講求效益,誰又願意低價賣電給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