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6 05:30

經濟部長郭智輝(右)。(資料照)
記者林菁樺/特稿
在未經政策評估前,經濟部長郭智輝去年十月突然對外拋出菲律賓綠電輸台的想法,讓外界一頭霧水。郭部長的「快人快語」,不只此例,不僅常無端惹議,經濟部相關單位也只能苦往肚吞;菲國種綠電輸台報告費時半年後,送出多達二十一頁、其中僅八頁是關鍵的電力輸台相關評估,竟沒有揭露試算成本,看來是不敢與郭部長先前掛保證的每度四元來「直球對決」。
台菲電力合作起源自「呂宋經濟走廊」計畫,美方探詢我國是否有意願。但還沒正式盤點計畫內容,就被郭部長搶先「破梗」,而菲國種綠電輸台一出口,就讓郭部長在立法院遭到朝野立委質疑,隨即只能允諾半年內提出評估報告。
郭部長在後續發言中,對綠電輸台依舊信心滿滿,且一再提及長距離線損對每度電影響不到一元,且菲國送電回台,組合成本「絕對不會超過四元」;但檢視最新出爐報告,因台菲海底地形複雜,且尚未實際探勘,不見海纜輸電的投資與成本效益相關分析,也沒有「解答」郭部長當初對外宣布的每度四元,是如何組合計算出來?
能源署、台電等相關幕僚忙了數個月寫報告,既要顧及部長顏面、也不能脫離現實,結論敢提的可行方向,是台商早有人插旗投資的太陽光電,而綠電輸台只論述尚未進入商業模式的電池船,可耐三千公尺深度的海纜產品甚至尚未問世;評估報告羅列一大堆難題,看來是委婉打了部長的臉。
經濟部幕僚更將相關報告提問ChatGPT,得到的解答是「短期不現實、長期有機會」;不現實的部長或許下次政策發言前,先問一下ChatGPT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