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4-06-08 09:10

《Computex旋風2-1》評析/外國人爆量!從展場具象觀察「世界的台灣」

歐芯萌
2024年6月8日 週六 上午7:00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開幕演講稱「IT就是Intel跟Taiwan」。Intel提供
Computex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於本週6/4開幕,南港展覽館的一館和二館當天被人潮塞爆,目測宛如青鳥行動破萬公民集結的人數這麼多。記者實地觀察,更意外地是,開幕日的參觀者當中,約1/3都是外國人,外媒人數和本國媒體比例則是1/2。爆場的外國人潮、海量外媒採訪,展會現場猶如聯合國交流會實境,穿插交雜各種語言,「世界的台灣」在此具象化呈現。
Computex 2024主辦單位專員受訪時坦言,這次展覽人潮是「史上最多人的一次」;去年觀展人數總計約5萬人,今年直接增加了一倍。貿協透露,今年預先登記的要來展場人數大約4萬,加上實際到現場參觀的民眾,人數確實會再增加,展覽第2天的參展人數已達去年9成,可說是疫情後的最高規模;並且也是有史以來,最多位外國CEO來電腦展參觀的一次。

computex展,intel攤位。陳品佑攝
貿協指出,展前最多人登記要來Computex的國家,前10名包括日本、美國、韓國、中國、泰國、香港、越南、印度、菲律賓、印尼。有一些比較知名的外商,源自美國、印尼、捷克、土耳其等國,以前沒有參展過,這次也特地來擺攤。例如土耳其當地最大的家電公司Arcelik、美國Humax、日本的日立等大廠,都有來參展或參觀。這些是已經預登的部分,還不包括其他直接來現場參觀的外國人。
業界人士指出,國際對於台灣科技產品的需求大幅提高,這些國外大廠今年乾脆直接派人來看展,現場就能了解是否剛好有公司需要的產品。比如Computex當中的ICT產品,吸引許多產業界的內行人士、業務來「Window Shopping」,若想採購伺服器,可以在展場逛一圈,把所有同性質的產品當場做比價,Computex就有「聚集經濟」的效果,幫助外國廠商更快買到心儀的產品。
業界人士提到,雖然有些國家距離台灣比較遠,但其實飛來台灣的機票錢也不貴,所以許多外國廠商都願意來Computex展場親自跑一趟,「這樣他們至少心裡有底」,就知道接下來的產品採購要找誰。同性質的產商(競業)也會去看彼此的產品,蒐集資訊再回去公司內部討論、比較產品。Computex的意義就是這樣,是交流平台也是做生意的平台;比如這次研華沒參展,但還是跑來辦活動。
主辦單位亦透露,今年展會大熱門,攤位搶手到翻天,很多比較晚來詢問攤位的廠商都訂不到位子,甚至私下都來關說了,但沒位子就是沒位子,關說也沒用,無法擠下更多攤位。非科技業的人也跑來看展,大家都想多了解AI。
另外,貿協證實,今年外媒人數確實比去年成長很多,來訪外媒的具體人數不便透露,但他們觀察到Computex這一週持續被國際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例如英國Financial Times(金融時報)就把Computex 2024報導,刊登在紙本報紙的頭版。路透社也大幅報導黃仁勳旋風「Jensanity」現象。

黃仁勳參觀台北國際電腦展,現場氣氛熱烈、人潮滿滿。廖瑞祥攝
據了解,過往歐美媒體因地理位置距離較遠,比較少來台灣參觀展覽,今年則被公司要求一定要來觀展。外媒一致共識,AI在全球是重要議題,來參觀Computex可以獲得一些想法跟方向。近幾年台灣半導體、科技產業很熱門,尤其是去年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已經帶起這股旋風,今年又一次邀請到多位CEO等級的大人物,更加吸引外媒關注。
整體而言,從Computex火爆的程度、吸引爆量人潮參觀的現象來看,台灣做AI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各大廠商出動「最大咖」來展會現場吸引買氣,無非是關注下一步如何讓產業更加增值。這次會場湧入大量的外國觀展者,顯然世界各國比台灣搶先一步,嗅到台灣科技重鎮的商機。
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插曲是,英特爾CEO基辛格在開幕日演講時,特別提到英特爾與台灣合作從1985年開始,明年將邁入第40年,直呼「IT就是Intel跟Taiwan」。眾所皆知,基辛格曾發豪語,稱英特爾將在2年內打敗最大競爭對手台積電;他也曾為了爭取美國設廠補助,惡意誇大「台灣是全球地緣政治最危險地方」。驀然回首,今昔對比,從基辛格現在的態度,就能看出台灣地位舉足輕重。
前總統蔡英文多次強調,「現在的台灣,已經是世界的台灣。台灣已經證明了,無論在地緣戰略、全球民主發展,或國際供應鏈體系,都是最可靠、最有效率、最安全的合作夥伴;國際支持力量,也來到前所未有的團結堅實。」Computex 2024與國際深厚的連結度,就是這番話最好的成果展現。從對科技的重要性來看,台灣可比擬新加坡之於財經樞紐的地位,台灣就像是「科技界的新加坡」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