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呆 發達公司總裁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0-06-14 17:53

索羅斯:我們所知的金融體係崩潰(風險)真實存在

本帖最後由 大呆 於 10-06-15 06:40 編輯
今天早盤在ECFA早收清單多達500項及縮短金融准入時程利多下,大盤開高走高尾盤以685億的低量上漲87點,收在7387點。K線上收了個代表持續或反轉意含的小紅蜻蜓十字線,但指標持續創高,代表持續型態多於反轉意含,若今天融資續減的話,會更利於短多發展。均線上則以強勢跳空站上月線,短多目標是5月24日7424點的跳空缺口上緣和年線7528點,不過此次反彈一旦站上8190-7032點*0.382的7474點,後勢會變得更難測。今天的上漲是以685低量帶上去,有人會解讀為賣壓不重,這也沒錯。但個人以為這種架構並不利於中多,上漲的類股及個股多為跌深補漲股,代表攻擊架構的聯發科及上波抗跌的科技股並無太大表現,甚至最近利多頗多的台積電與宏達電漲幅也落後大盤,如果此種架構不變的話,理論上短多已經進入調節點。所以要持續觀察量能及上漲主流股的變化,若未來幾天都是跌深股的反彈,就切勿貪心,寧可賺不到也不要賠到。
投機之神李坲摩認為:等待著所有因素都匯集到對我儘可能有利,包括大盤的方向、類股走向、姊妹股走勢以及最重要的是時機正確而且來到一個重要的關鍵點。」
當我提到『坐著等』時,我指的不是在買進股票之後,我說的是在買進股票之前。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前幾篇文章談了好幾次歐洲各國刪減財政支出危及經濟發展的文章,沒想到投機大師索羅斯也有同感,上海證券報有篇報導發表了大師的看法,值得參考:
索羅斯:金融危機剛剛進入第二幕
“我們所知的金融體係崩潰(風險)真實存在,危機遠未結束”——
億萬富翁投資人索羅斯10日表示,全球剛剛進入“金融危機第二幕”。他表示,在歐洲主權債危機惡化的背景下,各國政府紛紛被迫削減預算赤字,進而可能拖累全球經濟重回衰退。
索羅斯是當天在維也納出席一個活動時做上述表示的。“我們所知的金融體係崩潰(風險)真實存在,危機遠未結束。”索羅斯說,“事實上,我們已經進入了這齣大戲的第2幕。”
79歲的索羅斯稱,目前世界經濟的形勢與上世紀30年代時的情景驚人相似,當時政府也是在總體經濟復蘇依然疲軟的背景下,被迫採取措施削減預算赤字。
對希臘等國家可能爆發全面主權債務危機的擔憂,拖累歐元兌美元本月跌至4年新低,並令全球股市今年以來的市值蒸發至少4兆美元。根據美國銀行的估算,在未來3年中,歐洲的高負債國家需要融資近2兆歐元(2.4兆美元)用於償債。
索羅斯表示,金融市場已開始對主權債務的信譽失去信心,到目前為止,還只是希臘和歐元位於風暴的中心,但他認為,類似事件的負面影響往往會是全球性的。
筆者對中國大陸的房地產問題仍然十分關注,由於去年前年為了金融風暴而將大量資金浮濫地投入市場,造成房地產狂漲。這波打房若是控制不得宜,可能會造成金融體系的系統性災難。正如10幾年前台灣的那波房地產泡沫後,房價跌勢超過放貸金額,造成拋屋潮,讓房市向下循環修正10幾年才爬上來,或許中國遇到類似狀況可能不會修正這麼久?但未來的事又有多少人說得準呢??
中國此波經濟成長一定力度是源於固定資產上漲帶動消費,打房的過與不及,都可能釀成災難。加上富士康加薪事件的影響,全國性的罷工勞資問題似乎有擴散開來的現象,世界工廠是否能順利轉成世界市場?有多少資本家能承受如此大的薪資增幅?有多少人會因承受不住成本大幅提高而退出市場離開?中國為了減輕升息壓力選擇讓勞工加薪增加購買力,資本家若難以承受過大的升幅,相信這也會反應在區域甚至全國性的失業率上。以筆者看來,目前中國經濟問題是千頭萬緒,這種基本面轉變的後續發展是得花點心力持續觀察。
19:02補充:是不是量子基金在放空歐元被套了又出來散布作解套不要有放空英元大勝東南亞及東北亞的成績就是可以出來說說不要忘了在港幣踢到鐵板因為香港已回歸大陸有人民幣撐這次歐盟撐把你軋空到破產 ...
鴻雁 發表於 10-06-14 18:32 大哥,我在這裡並沒有作空,只是提出一點點淺見而已..
他的上述見解許多學過經濟學的朋友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認同.歐洲各國的大幅緊縮財政跟1930年代大蕭條前的作法非常類似,這是非常需要關注的現象..敝人在6月1日:"全球財政貨幣緊縮=趨勢向下??"和6月10日"把白花花的新台幣當成包子般去丟狗??"文中也有提及...
索羅斯的論點或許看起來過於激進,但有其道理...
而此波歐元被狙擊索羅斯也扮演了要角,沒錯的話是海撈了一筆.他與另外2位投機客在今年2月8日當天提出要全力狙擊歐元,巧的是:希臘危險就在當天爆發....
國際投機客如果能在市場裡上下其手,多半是因為他們看出市場結構的不平衡.
若是市場完全沒問題,基本上是很難有機會見縫插針的..
他的觀點或許看來激進利己的,但是卻能給歐洲各國政府帶來警訊,就這點來看.個人覺得是好的...
因為就在歐洲各國政府財政大幅緊縮的當下,筆者想到的也是30年代大蕭條和幾個南美國家因為類似藥方而一厥不振..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