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馬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08-10-04 14:48
肥胖不是病?病起來要人命!
醫藥疾病
在現代以瘦身當道的普遍價值中,減肥幾乎成為全民運動。其實,減重除了能改變外觀,更重要的是能夠「救命」。一名體重近120公斤的男子對於逐漸臃腫的身材感到憂心,卻又戒不掉愛吃零食的習慣,也無法靠著運動瘦身,最後求助醫生進行傷口較小的腹腔鏡減重手術,一個多月後就甩掉14公斤的肥肉,且體重持續下降。
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尹文耀表示,這位167公分高,體重卻高達117公斤的中年男子,前來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門診求診時表示想要減重,檢查後發現,除了BMI達到42的病態性肥胖標準以外,倒是沒有一般肥胖者常見的心臟病、高血壓或是腎上腺、甲狀腺內分泌問題等疾病。不過,不斷上升的體重,讓他對健康感到非常憂慮,如果一直胖下去,三、五年後很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症狀,像是心血管疾病、肝功能衰退、慢性糖尿病、膽固醇過高等問題。與醫師討論過後,決定採用目前最新的「香蕉手術」,切除掉大部分的胃,只留下比小腸還要細的胃,只要一多吃就會反胃想吐,讓身體去制衡一定要吃很多才會飽的心理。
到底什麼時候該減重了呢?尹文耀說,BMI,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是一種檢測肥胖的方式,用體重(單位:公斤)去除以身高的平方(單位:公尺),正常的範圍是18~24,超過35並且有關節痛、心臟病、糖尿病等問題就算是病態病肥胖,而即使身體沒有任何症狀,但指數超過40時也算病態性肥胖,這類患者通常用飲食、藥物控制體重的效果很差,且因為太重,關節無法做較強的運動,所以非常容易復胖。
肥胖的形成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新陳代謝科陳品汎醫師表示,先天性的肥胖可能跟代謝性疾病、內分泌失調有關,這時要做的並不是少吃多動或去做減肥手術,而是去改善疾病的根源,當疾病的源頭消失,人自然就瘦下來,所以在減重前,必須先至新陳代謝科門診檢查是否有會引起肥胖的疾病,最常見的為腎上腺機能亢進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後天性的肥胖則跟飲食、生活習慣相關,大部分可經由控制飲食、適度運動,或是吃減肥藥而瘦身成功,但是當所有的方法都失敗時,就要考慮實施減肥手術了。
尹文耀更進一步指出,和一般手術不同的是,減肥手術一定要經過身心醫學科醫師詳細的評估。不少病患直接或間接多少有身心方面的障礙,需要術前的治療及術後的追蹤輔導,這對促進病患的有效治療非常重要。病人也需在充分瞭解手術的目的和術後併發症的可能性之下,才可進行手術,因為它是種功能性的手術,而非立即性的危機。但必須提醒大家的是,許多人對於自己只是胖,沒有明顯的病徵,就不以為意,但三、五年過後,一些致命危機就會一個個來報到,所以減肥手術的考量並不是為了美容,而是為了要挽救健康、甚至救自己一命,並能過著有品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