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大雨點小 發達公司副總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0-01-04 16:16

雲端運算對台灣衝擊大過商機

近來紅到發紫的雲端運算,已成為大家琅琅上口的概念,但是,雲端運算的商機,大部分都在應用服務及軟體,這些全都不是台灣專精的生意,雲端運算的趨勢,對台灣是威脅而非優勢! 觀察目前全球在雲端運算上經營最成功的幾家企業,就可看出,台灣不僅遠遠落後,恐怕也永遠沒有追上的一天。例如,Google是目前全世界提供消費者最多雲端應用的公司,從郵件信箱Gmail、影片YouTube,到Google地圖等,這些幾乎都已成為使用率最高的雲端服務。二○○九年十一月,Google推出地圖導航系統後,由於採用雲端服務,隨時可以更新地圖資料,而且完全免費,加上又是實物街景的影像,比起傳統PND用模擬畫圖的方式來的更漂亮清楚,因此讓Garmin及TomTom等歐美PND大廠股價,一天就跌掉兩、三成。 Google建構完整的雲端服務後,二○一○年初也計畫推出自己的手機、小筆電等產品,這些產品都直接可以連上Google的各種雲端服務,雖然Google採取開放式平台,但對台灣業者來說,基本上也只是從微軟再換到Google而已。 這種困境,即使是台灣最強的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宏達電,如今也遇到瓶頸。近來宏達電成長動能不再,主因是宏達電雖然手機做得再好,做出台灣少有的品牌價值,但目前仍只是一家硬體廠商。但宏達電的對手如蘋果(Apple)、黑莓機(RIM) 等,都早已經切入後端應用服務市場,例如蘋果的iTunes或是黑莓機的商務服務,靠著消費者不斷地下載歌曲及收發郵件,蘋果及黑莓機才能賺取那麼豐厚的利潤;但是宏達電只停留在賣硬體的角色,難越雷池一步。 未來,當Google、雅虎(Yahoo!)或亞馬遜(Amazon)等大廠,把雲端應用及服務建立得更完整後,整個利潤結構依舊掌握在這些大廠手中,台灣仍舊難脫打工的角色。 壓力更大的是,這些大廠提供的都是直接與消費者連接的雲端服務,當服務越做越深時,對終端產品的規格要求就會降低;未來上網工具如筆電、手機的功能將更簡單,也就是所謂的精簡型終端(thin client)發展。但是,過去台灣整個資訊工業的基礎,又都集中在個人電腦等終端產品上,在產品越來越精簡下,面對的壓力當然最大。微軟近年來表現不佳,在網路的布局落後,在雲端運算的趨勢也尚未有建樹,在手機作業系統的市占率已開始滑落。至於這幾年在手機應用服務上大幅領先的蘋果公司,卻是採取封閉系統的典型案例,蘋果的軟硬體架構都是自行研發,也不對外開放,甚至很多零組件都由蘋果指定採用,且大部分由歐、美、日、韓等先進大廠提供,台灣很難打入供應鏈。至於IBM在雲端運算的發展,更值得台灣借鏡。早期,IBM就是從電腦硬體起家,但後來朝軟體及服務轉型,○四年更乾脆把個人電腦事業部賣給聯想,如今IBM的角色有如「科技的整合專家」,提供給客戶的是完整的軟硬體解決方案。IBM提供的顧問諮詢服務,是因為擁有太多不同產業領域的客戶基礎,了解每個產業及龍頭企業的運作邏輯,因此可以把很多產業領域的專業知識(know-how)融會貫通,但IBM提供建議後,其實業者還是要靠自己力量完成,可是收費又那麼貴,難怪IBM獲利可以那麼好。如今,在雲端運算的發展上,IBM的速度也明顯超越許多國際大廠,在軟體及服務的投入,深入到少有企業能出其右;在雲端運算的大潮流中,IBM可以針對不同企業及不同用途,設計出很多服務。 在大陸無錫,由於一套ERP(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往往都要耗費上百萬美元,因此IBM發展出給一般麵包店使用的ERP,每家麵包店只要每天付人民幣六元,就可以使用ERP的服務。此外,台灣也已有大型半導體廠,計畫採購一萬台以上的精簡型電腦,建構企業自己內部使用的「雲」,由於完全改變原有作法,過程相當複雜,讓IBM也成為雲端運算的前鋒部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