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888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21-11-08 07:53

三大利基 海運三雄明年唱旺

2021/11/08 01:20
經濟日報 記者黃淑惠/台北報導

三大關鍵,推升明年海運營運再創高,包括歐洲大比重長約登場、美西貨櫃滯留費轉嫁貨主、明年起因應減碳新規而運力續降;法人估,海運三雄將因產業「獲利續增、運價續高、運力續緊」三大利基,明年單一家公司每股純益挑戰60元大關。

業內指出,中遠海控近期歐洲直客大比重長約登場,簽約期長達二到三年,預期運價將續創新猷;美西貨櫃滯留費加收,馬士基帶頭轉嫁貨主,各大航商將陸續跟進;為配合2023年減碳新規,而導致運力大降後,有新船者為王。國內海運三雄長榮、陽明、萬海同受惠。


對於大比重長約,業內人士引述,中遠海控近期透露,往年歐線長協比重約四成,近期,因應明年運力恐大減,推升運價續升,各大歐洲直客與該公司開始簽訂長約,預期該公司長約比重可能推升逾五成,甚至部分長約期拉長至二到三年。
對此,業內人士評析,這顯示國際大直客,即大型製造、通路商等,都已看到未來兩到三年海運供應鏈危機問題無解,開始提前部署運輸供應鏈規劃。

美西貨櫃滯留費部分,美國官方近期諭令,美國洛杉磯港、長灘港自11月起,卡車運送的貨櫃允許停留九天;鐵路運輸的貨櫃可在港口停留三天,若逾時則每櫃每天要加收100美元,且將採無限期累加。

目前包括長榮、陽明、中遠、馬士基、ONE等各大航商,均表態並發出通知,將把該筆費用轉嫁給貨主,換言之,前往美西的運價,預期本月中旬起將再掀一波漲價潮。業內分析,美國官方有意透過海運公司轉嫁費用,加速貨主提領貨櫃,以緩解塞港問題,其立意當然是好,但結果卻將推升運價續揚。

至於海運減碳新規,2023年因IMO(國際海事組織)已決議,2023年至2026年之間每年船舶需減碳2%,國內主要航商透露,明年起全球貨櫃航商須開始淘汰舊船,而國內海運三雄近年新船陸續加入,競爭力肯定優於其他大型航商。

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粗估不符規範的老舊船舶約2萬到3萬艘,為達到新規標準,只有幾個選擇,最簡單的是拆掉舊船、增訂新船,再者就是加裝脫硫器,其三就是降速減排,不論哪一種選擇,都將使明年起的全球貨櫃運力大幅降低,而新舊船交替期至少要兩到三年。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