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董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1-07-31 00:17

股東會激情過後 投資台積的6個不可不知

股東會激情過後 投資台積的6個不可不知
工商時報 數位編輯 2021.07.30
台積電。圖/本報資料照片


FacebookTelegramTwitter列印
雖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與總裁魏哲家等兩大公司巨頭報佳音,但近期外部挑戰不少,在英特爾喊超車、三星猛搶單下,在決定成為「護國神山」的股東前,以下6件事你應該要知道。
Q: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在哪?
A:全球半導體景氣今年續攀,供給短缺情況延續至明年,晶圓代工市場年增率上看20%,確可推升台積電營運,加上台幣貶值,也有助於以美元計價的營收表現,有望優於業界平均,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認為,台積電製程先進成熟,且因應需求積極擴產,成功為業績奠基。
就短期而言,因高效能運算、智慧型手機、物聯網等需求回升,有調漲代工價格的利多;長期則可關注卡位車用半導體市場的成果,特別是自動駕駛所需的運算晶片,皆採用至少5奈米的先進製程,有助其在車用電子領域大展拳腳。
Q:三星搶單叫陣的威脅大不大?
A:韓國三星(Samsung)與台積電長期對戰,互為重要競爭對手,三星繼去年底取得高通(Qualcomm)5G旗艦手機Snapdragon 888的晶片訂單,今年4月又再下一城,拿下Google自家首款Whitechapel手機晶片。
看似節節進逼,卻發生三星5奈米製程良率不如預期的窘況,讓高通決定下半年訂單回歸台積電,加上Google自有手機晶片訂單規模不大,三星僅取得台積電產能緊俏下的外溢訂單,全球重量級客戶大單仍被台積電緊握在手,暫難打破由台積電主導的競局。
Q:想要護國神山當靠山,什麼價位可進場?
A:台積電上半年合併營收7345.55億元,年增18.2%,平均毛利率雖較去年同期略減1.2個百分點,但仍維持51.2%,稅後淨利2740.49億元,則較去年同期成長15.2%,每股淨利10.57元,雖上半年已賺逾1個股本,但投資圈向來奉行「漲多就是最大利空」的鐵律,隨半導體為首的台灣科技股今年來狂飆,台積電股價挑戰600元大關承壓不小。
已有美系外資示警,要觀察毛利率能否力守50%及明年下半年需求是否陷衰退等2大指標,有意中長線布局的投資人,僅建議分批進場,目前季線反壓在587元附近,下檔支撐則看年線533元,若拉回至550元以下較可留意。
Q:英特爾跟台積電到底是敵是友?
A:美國半導體巨擘英特爾(Intel)是台積電的大客戶,但7月中卻傳出,擬以300億美元收購規模與聯電相仿的晶圓代工四哥格芯(GlobalFoundries),外資圈分析,英特爾祭出史上最大宗併購案,意在強化14奈米以下成熟製程的產能,好與台積電抗衡。
雖收購案還遭格芯駁斥,卻已秒讓台積電股價重挫,顯見比起三星,英特爾才是真正可怕的對手。事實上,英特爾不僅年初宣布砸200億美元建廠,重返晶圓代工事業,7月27日還發布至2025年止將推5個世代的晶片,首批客戶包括高通及亞馬遜,外媒分析,在晶片荒及美國總統拜登扶植半導體產業的背景下,英特爾急起直追,拚4年內超車台積電,也代表兩強互軋已成未來幾年半導體界的主旋律。
Q:未來還有什麼潛在利空嗎?
A:隨各國政府將半導體視為戰略資源,中、美等大國紛以國安為由要求在地生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跟董事長劉德音都憂心各國官方出手干預,強逼半導體業在地化的趨勢,因不僅最終難達晶片在「境內」自給自足的目標,更會使成本拉高與技術發展延宕,是產業開倒車的作法。
張忠謀7月16日在亞太經合會(APEC)線上峰會中直白表態,指歷經數十年的自由貿易促進半導體技術發展,試圖讓時光倒流不切實際,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才是最佳解。劉德音也在股東會補充,不是光有土地、金錢與技術,還要建立有效及高良率的產能,在地化僅屬相當局部性的發展,消費性晶片也不太可能在地生產。
Q:買不起又想當台積電股東怎麼辦?
A:身為台股權值王的台積電,市值約18兆元,入手1張股票就要掏出快60萬元,但別擔心,買不起1張也能買零股,光看去年台積電的零股股東暴增近14萬人,就略窺端倪。況且除了買零股,小額投資人也可考慮付出少少的手續費,向券商購入ETF指數型基金,定期定額來存股。
以定期定額業務為例,國內包括國泰、富邦、凱基、元大、元富、華南永昌等至少13家券商均有辦理,單筆最低1000~3000元就能買,只是投資門檻、標的組合等略有差異,可以挑選適合自己的商品。而
所謂的ETF就是一次購買一籃子股票,如台灣50就是買進台灣50檔市值最大、符合篩選條件的股票,若鎖定台積電,可挑選其權重逾50%的產品。
(時報資訊)
台積電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