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1-21 22:19

中美實力消長 時代雜誌評歐巴馬訪中心得 

【中央社╱台北21日電】 2009.11.21 09:35 pm
美國「時代」雜誌今天說,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中國期間,在美國關切的主要議題方面,幾乎沒有獲得北京任何回應,而這反映出「兩國權力平衡的改變」。
時代雜誌網站的一篇文章分析,中國在對美關係上關切的事項近年已增加許多,包括美國財政赤字對中國持有的美國資產的影響,同時,中國又不急於在美國之外,扮演另一個世界超級強權的角色。
這篇分析的題目是「歐巴馬中國行的3項關鍵心得」,其中第1項是中美實力互有消長,但中國並不希望美國垮台。
分析說,美國經濟嚴重衰退和兩場戰爭都不順利,使得美國在全球的地位下滑,許多實力遠遠不如中國的國家,都經常對美國說不,包括巴西。
中國憑著繁榮的經濟和逐漸升高的影響力,不但能夠拒絕美國的要求,甚至會提出自己的要求,例如在歐巴馬日前訪問中國期間,中國領導人就問到美國的醫療改革經費要如何取得。
中國握有8000億美元的美國公債,另外還有約2兆的美元資產,而北京政府對於美國飆升的赤字和經濟展望越來越感到憂心。
時代雜誌的分析說,在雙邊關係上,對美國最有利的一點是,美國經濟「規模太大,垮了(對中國)不好」。
這篇文章說,美國有些人批評歐巴馬過於順服,讓中方安排訪問行程的所有細節,但「迫使美國改變對中國態度的,是實質權力平衡的改變」。
分析說,歐巴馬此行的第2項心得是,中國不想統治世界,只是利益與美國不同。
歐巴馬主張,中國實力竄升,責任也隨之加重,應成為美國的夥伴,協助美國管理全球事務,因應氣候變遷和伊朗核子問題等全球性的挑戰。
但分析說,中國的反應是:「管理全球事務是你家的事,我們只想管好自己的國家,同時確保鄰近地區的安全。我們想跟你維持和諧的關係,但不要做出任何我們認為會傷害到我們國家利益的事。」
分析說,這表示北京不會支持對伊朗進行嚴厲制裁。
第3項心得是,中美兩國元首的私交作用有限。
當年美國總統雷根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彼此間的信任,對於促成冷戰結束極為重要。前兩任美國總統柯林頓和布希,也試著跟中國領導人建立私交。
但時代雜誌這篇分析指出,中美兩國元首之間即使互動良好,作用也十分有限,原因很簡單:在美國,總統說了就算,但在中國,國家領導人只是中國共產黨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當中的1位。
分析說,在跟許多國家打交道的時候,歐巴馬的個人魅力和領袖氣質可以稱得上國寶,但中國卻不是那樣的國家,而這一點不能怪歐巴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