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勵志成長   發佈於 2021-01-05 07:26

中磊電子王伯元布局四大策略,年年成長20%連續20年

中磊電子王伯元布局四大策略,年年成長20%連續20年
閱讀全文
1

2021年1月4日 下午5:15·10 分鐘 (閱讀時間)



中磊電子王伯元布局四大策略,年年成長20%連續20年
文/張彥文、攝影/張智傑
在董事長王伯元帶領下,中磊電子連二十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22%,曾創造350億的年營收。這樣的成績,並非疫情帶來的順風財。他究竟是如何布局四大策略,並磨劍十年,做好邁向5G時代的準備?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許多行業遭受重創。當面對面接觸減少後,透過網路維持經濟、社會、教育等面向的活動變得更加重要,帶動網通相關設備企業,意外翻紅。
成立於1992年的中磊電子,就是其中之一。中磊電子董事長王伯元,是2020年《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台灣CEO 100強排行當中,唯一上榜的網通企業領導人,名列第53名。就任董事長以來創下市值成長225億元,及973%的總股東報酬率,績效優異。
王伯元是中磊的共同創辦人,今年79歲的他,出生於蘇州、6歲來到台灣,台大物理系畢業後赴美留學,取得卡內基美隆大學物理博士後,進入IBM工作二十年。1990年回台成立怡和創投,再於1992年創立中磊,公司成立兩年後,就開始年年獲利,2000年以後的年複合成長率,更高達22%。
2012年,中磊成立二十週年時,年營收193億,當時王伯元就許下他的夢想,希望成為一家ABC公司(A Billion Company),也就是年營收十億美元(約三百億台幣),並發下豪語要在三年內達成。
果然在2015年達標,創造了350億營收的耀眼成績,而且三年成長超過80%。
2020年,在疫情影響下,由於居家辦公、視訊教學、遠端控制等應用需求快速增加,累計前11月營收達327.9億元,年增逾15%,為創立以來第三高。
「大家現在都在家裡,假如沒有網路的話,毋通(不行)喔,」王伯元俏皮地夾雜著台語,笑著說。
五十歲前一句台語都不會說的他,回台創業後,為了融入台灣環境,開始勤練台語,不但可以用台語流利交談,還愛上了唱台語歌,甚至灌錄了兩張台語CD,廣送好友。
2020年的高速成長,主因是網路需求大幅提升,不過,王伯元認為,中磊創辦近三十年,一直能維持穩定的獲利及成長,絕不是只靠短暫的市場變動,而是有長期的經營規畫,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下四大轉折策略。
轉折策略一:從代工轉為直接銷售
台灣電子業擅長代工,中磊原本也是箇中翹楚,但十多年前,他們決定跳出代工,直接銷售給客戶。為了避免層層剝削,中磊直接跟客戶洽談,改成幫客戶生產所謂的「白牌」產品。這招果然奏效,多年前年營收百億上下的中磊,在網通業只能算是二線的「小老弟」,如今已與智邦、合勤、智易、啟碁等並列為國內網通大廠,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中磊發言人陳正弘指出,因為網通產品種類繁多,客戶期望能得到一站購足的完整服務,單純的製造,等於服務只做了一半,必須加上為客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研發設計。從代工轉為直接銷售,就可以發揮中磊在研發設計上的優勢。
轉折策略二:資訊產品轉型通訊產品
中磊以網通產品起家,包括辦公室的資訊設備、個人電腦連網等。但隨著「數位匯流」崛起,讓網通產品與電信服務的相關性與日俱增,促使中磊也開始轉戰電信市場。
也就是說,以往網通產品被視為「電腦周邊」,但在數位匯流之後,就跨入數據、通訊、娛樂,甚至保全。
陳正弘說,他2007年進入中磊時,公司絕大部分營收都來自於網通設備代工;但到2019年時,已有八成是通訊相關產品,像網路攝影機(IP Camera)已是北美地區第二大供應商,此外,還包括網路電話、數位機上盒及智慧音箱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磊在開發產品時,是軟硬體同步進行,全球擁有超過1500名研發工程師,其中半數以上為軟體工程師。強化軟硬體整合,也提高了產品的價值。
轉折策略三:全球化布局
中磊積極推動銷售、研發和生產的全球化布局。目前生產據點除了台灣,還有中國大陸的蘇州,與菲律賓、印度等地;產品銷售涵括北美、歐洲及中國大陸、日本等亞洲市場,未來則計畫持續開拓東南亞、中東、拉丁美洲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現在的潮流,就是你進入某個國家的市場,他也希望你在那邊生產、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所以,生產也要全球化,」王伯元表示,中磊雖然在美國還沒有生產基地,但未來也不排除仿照台積電赴美設廠,因為美國現在是中磊最大的市場,占比接近五成。
轉折策略四:得人才者得天下
經營事業這麼多年,王伯元深深體會,人才是企業成功的根本。幾年前,他在農曆春節期間看完孫儷主演的大陸劇《羋月傳》之後,更加確認「得人才者得天下」的真理,不只對國家,對企業一樣重要。
對於「人」的管理,他強調「用人唯才」及「把員工當家人」。
中磊運用各國傑出人才,全球七千名員工,高達四分之一為外籍員工。例如,莫斯科有一個研發團隊,清一色是俄羅斯人,而且,大多來自於當地頂尖的莫斯科國立大學。
把員工當家人,更是王伯元特別強調的管理哲學,這是在IBM工作二十年,受到美式企業文化的影響。「我從來沒有把同仁當部下,We are family(我們是一家人),也從不把中磊當成我自己私人的公司。」他強調,「董事長」只是一份工作,負責帶領公司成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