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itcoin)創下近2000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這種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簡寫為crypto)的篤信者無不歡欣鼓舞、揚眉吐氣。比特幣投資人溫克勒佛斯(Tyler Winklevoss)發推文說:「從此以後一路步步高升,我們將直奔月球!」比特幣倡導者史瑞姆(Charlie Shrem)呼應說:「所有的政府、金融服務業者和大企業,很快將自己挖礦(mining),以確保自己的供應。」這聽起來至少有點像委內瑞拉陸軍。
但比特幣創新高會不會讓向來抱持懷疑態度的金融業─至少除了把比特幣視為新冠疫情避風港的避險基金和策略師以外─完全信服?答案是,不是每個人都信服。
上個月,當比特幣攀至18000美元,站上2018年來最高點時,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說,他在比特幣2017年的泡沫期間稱它為騙局,此後他始終沒有改變這個看法。他說:「我們是加密貨幣的篤信者,條件是有監管和有適當的擔保。比特幣有點不一樣,所以它不是我的菜。」
戴蒙的立場反映的是已試過加密貨幣水溫的大型投資銀行內部的態度。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創造的比特幣,是一種人造、稀少、經過加密、以及繞過傳統金融機構進行交易的虛擬貨幣。
儘管比特幣價格大幅上漲,它不會被既有銀行體系視為一種生存威脅,但也不會被輕忽,因為它代表金融體系邁向未來更數位化、監管友善化的後新冠疫情支付系統的發展趨勢。
我們已經看到大銀行嘗試從比特幣賺錢,但卻不直接經手,這反映出不但客戶對比特幣的需求很小,而且比特幣缺少明確清楚的監管,因此這成了既有金融業者偏好的選擇。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開辦以現金結算的比特幣期貨清算業務,而摩根大通今年接納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xse公司,和溫克勒佛斯兄弟(Winklevoss)的雙子座信託公司(Gemini Trust)成為企業金融業務的客戶。
較大膽的構想,如高盛集團嘗試開設一個加密貨幣交易廳,一直都沒有真正的進展。國際清算銀行(BIS)列出一長串的風險,從洗錢、恐怖份子金融,到商譽等問題,可能都有關係。英格蘭銀行(BOE)的員工部落格公布的2010年到2019年的金融資產調查發現,比特幣的市場不利風險為44%,遠高於股票或黃金。
只要有豐厚的報酬,上述的問題對銀行家並非無法克服的。但即使加密貨幣交易的交易金額龐大,以及像古根漢夥伴公司(Guggenheim Partner)等基金看上比特幣,加密貨幣的交易熱度仍然遠不如預期。
甚至於願意進一步嘗試的部分銀行業者也知道,他們需要監管當局允許才能放手去做。新加坡的星展銀行集團正計劃為符合資格的投資人創設自家的數位貨幣交易所,但前提是取得監管當局的核准。2020年的監管範圍已經比2017年更廣:歐盟的反洗錢規範現已擴大到涵蓋加密貨幣交易所,而美國的監管機構現在允許銀行業者開辦受託保管服務。儘管如此,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近日重申,比特幣和類似的加密貨幣仍然「波動性大、流動性低,且投機性高」。
銀行業者適應的挑戰大
因此,華爾街銀行業者較大的問題不是比特幣本身,而是接下來的發展,特別是眾所周知比特幣作為支付的方法仍然有許多缺點。央行和私人公司都在積極研發一種適合大眾市場的替代方案,希望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那可能牽涉央行發行的代幣(token)如數位歐元,但那至少是五年以後的事;或者由民間發行像是Libra的加密貨幣,而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臉書的加密貨幣Libra最快可能明年推出。
銀行的商業模式可能還難以適應。對摩根大通來說,發展像JPM幣這類區塊鏈的構想可能是正確的方向,因為可以為銀行的支付業務省錢。但好處不只是潛在的成本節省,也可以吸引聰明的科技人才,例如路易威登(LVMH)前數位長羅傑斯(Ian Rogers)跳槽到加密貨幣硬體新創公司Ledger。
為了與數位貨幣的對手競爭,搶占市場,銀行業者沒有別的選擇。PayPal控股公司最近跨入比特幣領域,是一項更廣泛的金融科技計畫的一部分,包括推出Venmo應用程式。PayPal也正與監管機構磋商推出數位錢包。在後疫情世界的低利率和違約率升高的環境下,銀行業者擔心嫻熟科技的顧客可能流失。根據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調查,2018年歐元區非銀行業者的存、放款業務市占率,已經超越傳統銀行業者。
加密貨幣也許正從漫長的冬季開始回春,但談到比特幣,銀行家寧可冬眠更久一些。藉由提供賺錢的交易所銀行服務或提供期貨交易,銀行業者保持稍微落後一步,這種作法相當於在淘金熱(gold rush)期間販賣十字鎬和鏟子。戴蒙按兵不動自有其道理。
其他金融業者也有類似的作法,例如金融數據提供商標準普爾全球 (S&P Global) 旗下的標普道瓊指數公司(S&P Dow Jones Indices)本月初表示,將在2021年推出加密貨幣指數,希望透過可靠的價格數據,使投資者人獲得新資產類別。該公司主管也指出,隨著加密貨幣這類數位資產變成快速崛起的資產類別,現在是推出獨立、可靠及對客戶友善的基準指數的適當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