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28.jpg)
-
wang 發達集團監事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19 08:58
多空正進入關鍵攻防戰 高價電子為觀盤指標
多空正進入關鍵攻防戰 高價電子為觀盤指標
‧日盛投顧 2009/10/19 08:51
週五大盤未受到美股上漲激勵,週四雖然外資大買不敵高檔獲利了結賣壓,呈現開高走低黑K 棒,週五開小盤後僅在平盤附近狹幅震盪。類股輪動速度頗快造成資金常駐意願不足,類股頗有邊拉邊跑、內資法人亦換股動作頻頻,週四弱勢的資產、營建、金融週五反成撐盤工具。電子僅高價電子、太陽能、軟體股免維繫人氣。終場大盤上漲4.7 點收在7715 點,成交量萎縮至1179 億。
(1)短線分析:未破7596 上升缺口續為軋空盤態;本波波段自8/21 從6629 起漲至9/10 的7507 開始,便進行月線以上的「上升楔型」走勢,前兩週為陽子母震盪,上週子母突破,故本週震盪會加大,惟週支撐已從7257 向上調整至7471.5,即末升段低點未破前對多方有利。高檔留意變盤量1880 億上下。
(2)波段分析:本波段自6629(8/21)起漲,在前波7185 高點後呈現「該回不回」的走勢,直至9/10 出現高檔長黑棒,因此依據波動槓桿原理,守住7218 低點,有機會往8096.7 目標挑戰。惟月線3955 上漲以來月KD 指標業已自20 底下超賣區越過中軸,九月突破80 超買區,進入空方馬其諾防線,應防十月見波段高點且將進行空頭抵抗。
(3)類股分析:金融與傳產股10/7 已率先突破前期高點。電子指數10/14 才突破前高308.52 指數落後補漲,故下週大盤仍在缺量的情況下攻高,仍須以類股良性輪動的架構才能帶動大盤勇往直前。電子在第三季營收表現佳,十月底前陸續公布財報與法說題材,NB、手機及零組件、LED TV 可望表現,惟漲幅已多維持高檔震盪。觸控面板股、太陽能跌深可望反彈。
類股分析
(1)面板概念股:雖然有3481 群創合併3195 統寶;及LGD 公布財報亮麗的利多,但對4Q 預估保守,友達走勢偏弱拉回觀察31.9 的10 日線支撐。小面板在NOKIA 第三季出乎意外的出現大幅虧損,近日強勢手機零組件皆拉回。小面板8105 凌巨預期3Q 營收可成長三成,目前沿著月線19.2 盤堅。2384 勝華外資買進投信賣超呈現對做,因此仍待站穩季線反壓23.7 才可望上漲。3080 威力盟戶外照明應用領域廣泛, LED TV 背光源比重持續成長,短線增量上攻可留意35.3 均線支撐。觸控面板指標股3622洋華短線尚待突破月線423 才有轉強機會,但WIN7 上市前夕仍有機會持續反彈。電子書8069 元太與2352 佳世達、6143 振曜續整理,波段以月線為觀察點。IC 設計中的3438 類比科:Q3 營收季增27%,電子書產品小量出貨,對營收產生的貢獻將逐漸增加,為近期題材;未爆量常黑前可望盤堅。
(2)IC 設計:指標2454 聯發科強勢防守季線493 元,十一長假手機銷售旺,聯發科4Q 營收將僅季衰退5-10%,大摩喊進短線脫離四日整理區。短線轉強點530 且500 支撐頗強。2379 瑞昱有網通晶片在4Q進入旺季動能支撐,股價打出雙重底,73.1 支撐不弱,6286 立錡在投信調節連續七黑拉回後,短線止穩站穩267 月線可望出現跌深反彈。
(3)太陽能:外界雖有許多認為明年整體仍將供過於求的看法,但最壞的時候已過,加上油價來到77 美元創近期新高,6244 茂迪財務狀況佳,股價打出三重底後突破96.6 頸線可留意。9151 旺旺台商返台掛牌TDR 成功,6182 合晶決議跟進讓子公司陽光能源回台上市,激勵股價上攻至漲停,股價回補八月中下降缺口57.3,55 以下支撐頗強。
(4)金融股:資產受惠於油價高漲,則壽險股2882 國泰金續揚升動能。MOU 受惠股2891 中信金、2881 富邦金、2882 國泰金等股則當指標股。海西特區證券指標股統一證2855 逢低可留意。
(5)資產股:台幣九個月升值3%,央行出面宣示遏止投資資金炒匯的決心,資產營建週四(10/15)重挫。高雄市高價標地消息激勵,摩根大通證券認為獲利改善與房價走升、商辦需求升溫等因素,調升1722台肥、2536 宏普、9940 信義評價,個股週五相對強勢。2201 裕隆有資產重估淨值提升、油價推動資產股雖然此波漲多但仍可望維持高檔震盪。2520 冠德信義計畫區、2536 宏普台北建地建商,2542 興富發前三季每股EPS 達4.4 元,新莊副都心總推量達70 億,為爆量前沿5 日線盤堅。
台股短線量能上週微幅增量後創波段新高,故本波守住7596 缺口以偏多格局看待。惟短線資金在類股輪動快速,可留意具題材之次族群節奏。電子、金融與傳產宜才採三方平衡佈局,本週則以電子營收題材股補漲機率高,故金融與傳產暫採擇強操作。
以上內容由各投資機構提供,為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使用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