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火紅蓮 發達集團技術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09-09-23 07:25
良心的處方
參加朋友的家庭聚會,有幸認識了當地頗具名氣的私立醫院的院長王先生。
當我問及他的發跡史時,這個中年男人看上去竟帶著幾分與他的年齡和閱歷不太相稱的靦腆。
伴著清涼的晚風,在朋友家寬闊的露臺上,他向我講訴了自己的經歷。
那一年我26歲,是當時分到那家公立醫院的第一個研究生。
醫院有一條內部規定,醫生的工資和獎金是與自己的業務量相掛鉤的。也就是說你所開處方的多少、患者購買藥量的大小和所做輔助檢查的費用都將直接影響你當月的收入。
正是在這種機制的鼓勵下,許多醫生不管患者的病情輕重,總要叫他去各個輔助科室走一遭,做著沒有多少必要的這樣或那樣的化驗與檢查,並在開處方時儘量開得貴一點、多一點。
最初我也是這麼做的,而且並沒感覺有什麼不妥。因為這種事情在醫療部門甚至在一些患者的眼裡幾乎就不是什麼秘密的事情。
直到有一天,從一個農民哀傷的眼神中,我看到了自己卑賤、猥瑣的靈魂。
那一天,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農民模樣的人走進我的診室。
我為他診斷後,確定他只是得了農村人因為不講衛生而經常患的腸道寄生蟲病。
檢查完了,我正要開化驗單讓他去化驗一下大便,不經意間抬起頭時,卻見他正怯怯地看著我說:「醫生,我的病嚴重嗎?要治得花多少錢?」
我一愣,開化驗單的手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見我猶豫了,那農民的臉一下子變得慘白,他說:「錢多的話我就不治了。去年孩子他娘治了一年多沒治好最後還是死了,欠的債至今還沒還清,不能再因為我讓倆孩子這輩子也翻不了身啊!」他囁嚅著,眼淚順著那張乾枯的臉簌簌眼淚淌了下來。
我的心一陣痙攣,一種深深的愧疚嚙咬著我。做為醫生,本應以救死扶傷為天職,而今天的我們為了一己私利竟公然違背良心與職業道德,讓許多貧窮善良的人,面對高額的藥費望而怯步,以至於使原本一點點微不足道的小病因得不到及時的醫治而延誤了病情,甚至奪去了許多人卑微纖弱的生命。
學了十幾年的醫學,難道就是為了中飽私囊而置一切於不顧嗎?
我們的所為是在救人呢還是在故意殺人?
也許我們可以堂而皇之地繼續這樣做而不必擔心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良心呢?
我們能逃過自己良心的譴責嗎?
那一刻,面對著那張滿是皺褶的臉,我羞愧難當。
也正是從那時起,我發誓再也不開【泡沫處方】了。
但也正是那一決定,改變了我一生的命運。
最初幾個月我甚至拿不到別人收入的四分之一。
一年後,才漸漸有了一批自己的固定病人,一些新病人也大都是老病人介紹來的,有許多病人一進醫院便直接要求找我。
雖然,許多時候我看三四個病人也不如別的醫生看一個病人的收入多,但看著那一束束信任的目光,一張張淳樸的笑臉與信任及自內心的感激,我生平第一次體會到了被人尊敬的滋味,那不是錢所能買得到的。
後來,院長找我好幾次,說別的醫生反應我爭奪了他們的病人。
我一氣之下辭了職,自己開了一家小診所有許多我原來的病人,不惜輾轉幾十里路來找我給他們看病,那種被人信任的感覺一次次鼓舞著我在最艱難的時候將診所支撐了下來。
再後來,我的一位病人看中了我,為我投資建了當時市內最大的一家私人醫院,再後來便發展到了今天你所看到的這個樣子。
現在,我們旗下的這九家醫院每年都要招收大約二三百名新畢業的學生,在他們開始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天,我都會為他們提一個要求:
面對病人,請開出你良心的處方。
----------------------------------------------------------------------------------
回家的路上,我默默地回想著王院長的創業史。
他的經歷和德國西門子電器公司的創始人西門子先生有著許多類似的地方。
西門子先生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老人在他的晚年談到自己的創業史時,曾經說過一句很是耐人尋味的話:「我的一生,所選擇的研究總是以大眾利益為前提,但到了最後最大的受益者卻總是我自己……」
的確,在市場經濟為主導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看到了誠信的價值。
一個企業或是一個年輕人,只有將客戶或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處處為他人著想,才能真正贏得人們的信賴。
而如果只是過多地考慮一時之利,總有一天,將失去立身之本。
今天我們這些成年人尤其是那些涉世之初的年輕人們,當你們每一次面對物質利益的時候,你們所開出的,是否也是自己良心的處方呢?
純真,不一定懵懂;不一定是傻,而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透澈程度。
當我們多了一點年紀少了一些脾氣,漸漸明瞭有些事是可以懂一輩子的,有些事也許要用一輩子去懂,世界太大了!
人太多了,心太亂了!
來不及聽、來不及想、來不及懂。
只是一切只要本著良心就心安。
親愛的朋友,檢視我們所開的,是否也是自己良心的處方呢?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未泯也;
為善而欲人知,善中猶有惡未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