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ko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1-20 10:15
換醫院不用600元燒光碟 「檢查影像共享」年省健保20億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健保署自今年1月1日起,推動大醫院將CT及MRI等影像上傳雲端,截止至15日止,已有超過71%醫院上傳、64%進行調閱。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該項政策上路後,民眾至同層級醫院尋找第二意見或後續照顧,就不必在原醫院花200~600元將檢查影像燒錄成光碟,每年也可幫健保省下20億元重複檢驗檢查費用。
健保署今舉辦「醫療資訊上傳雲端與調閱分享」記者會,現場由基層診所醫師示範,在診所透過雲端系統調閱病患在大型醫院接受電腦斷層攝影(CT)或核磁共振造影(MRI)的影像及報告資料,用來協助診斷,並規劃病人後續照護,間接壯大基層醫療。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醫療資訊上傳雲端後,民眾除了可以不花錢就到同級醫院觀看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取得第二意見,也可以在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接受檢查後,回到住家腹筋的診所進行追蹤診治,提升後續治療的方便性與連續性。
此外,根據健保統計,民眾93年至105年間,健保申報數件已達40億筆,審查資料量達3000萬筆,今年健保支出約6600億元。李伯璋提到,按每年5%的成長率估算,民國110年就要再調高保費,為了避免保費調漲提早到來,就必須加強節流,而控制不必掉的檢驗檢查,每年約可幫健保樽節20億元支出。
上午記者會中,行政院長賴清德與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出席道賀。賴清德表示,檢驗檢查結果上傳雲端,不僅節省保費,在面對緊急醫療時,也能調閱患者過去病史,幫助非常大。陳時中則提到,對於該項政策,「我感到有些興奮」,因為透過影像共享,病人就不需再重複跑,延誤最寶貴的治療時間,他也感謝醫界配合,讓政策能順利上路。
李伯璋表示,目前每日100萬門診就醫人次中,約30萬人次會處方檢查檢驗,今年雲端共享上路後,調閱一筆CT或MRI的影像,僅需10至25秒,醫師就可清楚看到完整的檢查、檢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