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媽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7-11-26 22:12

幼教老師改行「撿破爛」 年營收破千萬(動畫)

信不信?垃圾真的可以變黃金!一個被當垃圾丟棄路邊的雕像,結果賣出23萬元的價格;6年前放棄穩定教職工作的洪政群,加盟創業設立扭轉一般人髒、臭、亂印象的資源回收站,並在垃圾中「挖寶」勾起很多人回憶或在絕望中找到希望,甚至主動關懷回收的弱勢長者,並邀一同聚餐,創造年營收千萬元的「解憂回收站」。
現年38歲的台中大豐環保立群回收站主任洪政群,創業前曾從事5年的幼兒體適能教育工作,從老師變成資源回收者,前同事都覺得太跳TONE也納悶:「什麼行業不做,為何要做社會階層中偏低的行業?」他說,從小就喜歡冒險,年過30就有轉換跑道的念頭,有一天從看到媒體看到綠色產業資源回收業,心中出現的念頭「認真努力就會有所得,而且可以幫到社會大眾」立刻吸引到他,32歲這年,他決定放棄教職創業。
原本從事幼教工作的張昆嵐,聽到丈夫要創業開資源回收站非常震驚,洪政群的父親更是最大阻力,還罵他:「好好老師不當,來撿破爛」,但他認為回收站也可以很有品牌,很有時尚感,經營6年以來,始終維持整潔,成了回收站的一項特色。
立群回收站另一個特色是「淘寶站」, 洪政群喜歡從民眾丟棄的物品中挑出有趣的舊玩意來收藏,例如市面買不到的收音機、骨董級縫紉機、絕版的電影海報等,在張昆嵐的精心陳設下,不僅常吸引路經民眾進來拍照,也經常有來自各地的民眾前來尋寶,其中包含要開復古餐廳的業者。
洪政群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收到一座後面有落款但看來千瘡百孔的達摩雕像,他不以為意,順手放在回收站旁,有天有人開價500元買走雕像,過後幾天回來告訴他「木雕賣了23萬元」,後來他才知道原來該木雕是一位三義木雕大師早期沒成名時的作品,他一開始還沒意會到:「啊!23萬?我少賺了22萬9500元!」。
另有一次收到一台飲水機,洪政群沒把它當廢棄物丟掉,隔幾天賣家很緊張跑來,還說要出高價買回,一發現飲水機還在、立刻開開心心抱回,隔幾天這人包了個紅包來給洪政群,原來他的老婆用破報紙包著結婚首飾,放在那台舊飲水機內。
這些「淘寶」經歷讓洪政群體會,要知道一個東西的價值在哪裡,不要用自己眼光去判定,只要把東西擺在正確位子,就可以賦予其新生命、新價值。
不僅是物品老舊了會被遺忘,年紀大的長者也面臨同樣的命運。
洪政群跟做回收的伯伯、阿姨互動良好,也都知道他們住哪,像是每天都會來回收站,騎著車、身手矯健又可愛的吳清枝阿嬤,很難讓人相信她已80歲,還有一位每天也都會來回收站,並且拿一顆糖吃的伯伯,突然一天沒來、一星期沒來,覺得不對勁,就主動到伯伯家去探視,原來伯伯出了車禍,腳斷掉了,伯伯看到他還很開心說「你來看我ㄟ」,但隔幾天就聽到伯伯走了的消息。
洪政群為了讓做回收的長者有如同家般溫暖的感覺,常在回收站辦聚餐,例如冬至時邀大家吃湯圓,從外地博物館將外星人特展的回收品,重新擺設在回收站內就辦起特展,讓沒有看過特展的伯伯、阿姨可就近欣賞,今年過年他還計畫從垃圾中淘寶可做成舞龍舞獅的道具,要和員工一起表演帶給長者歡樂。
70歲阿嬤王賴秀英為了照顧50歲重度智能障礙的女兒,年紀大、關節都已退化,還是每天靠做回收所賺的幾百元來維持家計。她說,洪政群對她很好,知道她家裡狀況,每次回收物品都會多算點錢給她,洪政群甚至還定期去關懷問候她,讓她備感溫馨及感謝。
洪政群說,把所有回收者都當家人看,而不要當錢看,他的資源回收站幫忙長者解憂分勞,最大回收的是看不見的凝聚力,就像他回收站休息幾天,這些長者的家裡可能已經積滿貨,還是不會去別地,因為這裡是他們的家。
業界透露,資源回收廠的毛利約2到3成,但建置回收廠光是用地租金、建置的軟硬體費用,恐需500萬到1千萬元,因此國內較具規模的連鎖回收廠,多屬家族企業,目前僅大豐環保科技公司提供有意創業者加盟,加盟所需資金依方案不同,約1、2百萬元,但加盟者需為有志從事環保事業者,且須親自經營。
環保署統計,全台立案登記的資源回收廠約1700多家,實際營運家數可能約3千家,由於稍有規模的回收廠,所需用地約要150坪以上,每月光是租金就至少10萬元,加上添購載運回收物的大卡車、秤重的大型地磅,還有整理、拆卸回收物的大型機具等,至少要500萬到1千萬元,因此國內多數都屬小型規模回收廠。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說,洪政群的故事證明垃圾中有很多是珍貴有價物品,也扭轉資源回收是骯髒、低下行業的錯誤觀念,環保署將思考如何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這行業,運用創新或善用APP等科技增加回收管道,讓資源回收更普及、更便利、更落實。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