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堂堂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7-05-10 14:11

直腸脫垂誤為痔瘡脫垂 延治失禁

68歲王女士早年有過痔瘡發作,前一陣子覺得肛門濕濕黏黏的異狀,尤其是在上完廁所或是整理花圃之後,會摸到肛門有突出物,以為是痔瘡又發作,就自行買藥塗抹,症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越來越加嚴重,甚至連大便失禁的症狀也出現了,經成大醫院檢查發現,罹患了直腸脫垂而非痔瘡脫垂。
成醫大腸直腸外科林劭潔醫師指出,直腸脫垂雖然不致命,但常合併明顯的功能障礙,如失禁等,造成病人生活上極大的不便,且多為老年婦女,常因保守而不願積極就診,加重症狀的嚴重性,連社交心理也會出現問題。
林劭潔表示,直腸脫垂的治療以手術為主,運動、電刺激與調整排便習慣雖然有幫助,但成效不大。不過,手術需醫師仔細評估病人病情與身體健康狀態,再決定合適手術方式,以獲得最佳之治療效果。王女士後來接受腹腔鏡手術,恢復狀況良好。
直腸脫垂即是直腸(全層)由肛門口脫垂而出,患者多超過65歲或小於2歲,以女性為主,約為男性5-10倍。林劭潔醫師說,看起來似乎發生率不高,但因為是女性居多,因保守造成求診率不高。
林劭潔醫師表示,直腸脫垂若不處理,可能使病人明顯大便失禁,或外露腸段黏膜受損出血,甚至壞死,且復發率高達70至80%,所以直腸脫垂患者應該及時就醫詳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