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港金牌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12-18 05:08

購屋心聲大告白:買房真的就脫魯了嗎?

「爸媽都說房子是『有土斯有財』,房子是最保值的資產,我們夫婦是不是真的該存錢先買間小宅再說?」
「那時結婚就想,怎麼樣還是要買一間20來坪的小宅,未來老婆小孩一起生活,比較安定。」
「我希望未來的另一半,有一間房子,最好是3房2廳,我還希望有自己的書房、更衣室…我這樣要求會不會太高?這樣我會嫁不出去吧?」
「30歲前追女生,人家看得是你有沒有車;30歲後追女生,人家看得是你有沒有房。台北女生誰想跟公婆同住!很少吧!」
「房價下修,但還是貴啊!比十年前貴了快三倍,現在打了七折也還是買不下手啊。」
「買了還是沒辦法脫魯啊(脫離魯蛇,Loser),在親友面前光鮮亮麗,但實際上卻會被房貸吃光生活品質,搞不好活得更魯。不如把錢花在一些小確幸上,幾千萬的事,太遠了。」
買房,一直是台灣上班族最熱烈的話題,但卻也是難度最高,最痛苦的壓力之一!受訪者的這些購屋大告白,是否其中也有你目前的心聲?
最多人答房貸每月支出2萬,離小宅還很遠
儘管多數受訪民眾認為,買房很重要,但真正付諸行動卻很少,真正會「狠下心」買房的,通常是被結婚生子的剛性需求壓著進場。30~40的受訪上班族,多能體會高房價的限制,把購屋目標放在20來坪的小宅。街訪中請民眾評估自己每月能負擔房貸的額度,得到最多答案是2萬元。
大家房屋企研室主任朗美囡坦言,以房貸月付2萬回推,銀貸總額大概是400萬左右,以八成銀貸估算,總價約是500~600萬產品,這樣的價格現階段在台北市能買的是屋齡較高的套房,在新北則可找中古的1+1房,但是離買「小宅」,似乎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購屋痛苦指數高,台北買房夢講心酸的!
根據營建署今年公布的房價負擔能力指標統計,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14.90倍,等於要不吃不喝超過15年才能在北市買房,對比2014~2015房價高點的16倍只輕鬆了一點點;北市房貸負擔率是62.24%,等於家庭所得有6成2拿來付房貸,也比前幾年房價高點時的68%略低。在新北購屋,大概也需要超過12年不吃不喝才行,房貸開支佔家戶所得也有52%。
日前台北街頭出現一系列由設計系師生與廣告看板商合作的看板,斗大的字寫下「我早就放棄買房,只煩惱午餐吃什麼」、「月薪7萬,至今只買得起自己的塔位」…短短一兩句話,就道出民眾認真工作,卻買不起房子的心酸。
民眾在受訪時也試算了一下:「就算買小宅,也要1000萬吧?先不說200萬自備款有沒有,800萬銀貸每個月房貸就4萬多,誰吃得消?」
香港小宅打出「窮人恩物」,嚇死寶寶了
無獨有偶,房價世界第一貴的香港,仲介店頭的小宅物件廣告,甚至打出「窮人恩物」的標語,換算廣告中735呎的物件大約有21坪,要賣410萬港幣(約台幣1694萬),一坪要價80萬!更狂的是短短三年,同大樓同房型的物件漲到670萬港幣,總價來到2769萬台幣,每坪單價飆上將近132萬!
購屋心聲大告白:買房真的就脫魯了嗎?
聽到香港的房價,網友紛紛大呼受不了「太狂了!」、「感覺買房還要被羞辱一遍,被羞辱之後,好像還得痛哭泠涕,感謝建商賞賜你窮人恩物,讓你有買得起的房子住」、「感覺我們好像沒那麼鬼島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