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 發達集團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8-08-19 14:11

富士康最頭痛的勁「迪」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手機代工廠,不過產值規模仍不大的比亞迪,積極搶進手機代工市場的動作,並贏得諾基亞的訂單,已讓富士康感到猶如芒刺在背,尤其中國政府在比亞迪背後支持,更讓其對訴訟案有恃無恐。且從比亞迪的發展歷史看看這家企業如何從電池產業崛起,並擴張至手機產業。
比亞迪與富士康自去年中纏訟至今,以富士康雄厚的財力且擁有的註冊專利及知識產權眾多,應該不難推倒在中國土生土長、土法煉鋼起家的比亞迪。
不過,從去年至今,受到摩托羅拉大幅衰退以及手機產業成長受限的影響,兩個集團的股價都跌得慘兮兮,富士康自去年十月以來最大跌幅達七三%,總市值從上千億港幣直落至五百億港元左右;比亞迪電子去年底上市以來最多下挫八成,比亞迪還原權值後,也下挫了六三%,但股價還是高於富士康,顯示富士康根本就沒有佔得上風。
◆搶食市場威脅大廠連番遭到侵權控訴
而比亞迪這個讓富士康及整個鴻海集團如此頭痛的勁敵,事實上發展的時間並不長,其一九九五年創立,以二五○萬元人民幣、二○名員工起家,就進入日系廠商佔據九成的充電電池產業。比亞迪當時憑藉著大陸便宜人工的成本優勢,竟也能將全自動生產線分解為由數以萬計的工人操作的人力流水線,關鍵生產步驟則以自己研發改造的機器代替,因而將生產成本降到日商的三分之一以內。
比亞迪於是很快就搶下了大霸、日本Nikko、飛利浦、偉易達等廠商的大額訂單,之後又得到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以及波導、TCL、康佳等中國手機廠的訂單,至○二年成為次於三洋及SONY的第三大電池供應商。當年七月底,比亞迪在香港上市,以十.九五港元高價招股,成為當時股價最高的H股。同時間,比亞迪經由電池產業,逆向擴大了其組裝及電子零件業務,而野心極大的王傳福○三年又宣佈進軍汽車產業。
由於日本廠商在電池業的市佔率在比亞迪的進攻下急降至五八%,為了保住市佔及維持競爭,○二年,三洋以專利權為武器對比亞迪展開長達二年多的訴訟,最後雙方在○五年和解。不過,在手機代工這塊市場,比亞迪也馬上因為挖角、侵犯專利權以及搶訂單而踩了富士康好幾腳。
◆挖富士康牆角比亞迪從貓咪成老虎
自○三年起比亞迪就已經向富士康挖角,○五年時,多名高級管理階層轉投比亞迪,且未信守員工保密協議,把多份保密文件帶走,設立一個與富士康相似的生產流程。站在諾基亞的角度來看,富士康在手機代工市佔率過高,因此也想要以比亞迪來制衡其勢力。富士康在多方夾擊之下,只能藉由法律訴諸權利及立場,警告意味較為濃厚。但到最後,可能就會像之前與三洋的紛爭一樣,以和解收場。因此比亞迪的財報上,並不擬對此訴訟案提撥可能的損失準備。
比亞迪去年底分拆旗下從事手機零組件的比亞迪電子在香港上市,接下來還打算回到A股掛牌。但子公司受到訴訟案以及整體市況不佳的影響,股價不停破底,本益比從十七倍至今只剩五.五倍,比亞迪的本益比也僅剩十一倍。比亞迪電子目前最大客戶為諾基亞,佔了七成以上,去年約三成業務來自組裝、七成來自零組件生產,今年目標將比例提升至各佔一半。不過由於諾基亞釋出的是低階手機的訂單,毛利相當低,雖然提高組裝可以鞏固客戶,卻會損傷獲利,可是也因為比亞迪電子的規模較小,只要諾基亞釋出較多的訂單,對其整體業績就有極大的助益。
此外比亞迪過往利用人力密集打敗日本廠商的方法,現在也被其他中國企業完全複製,過往不理會智財權的比亞迪,開始大幅度的爭取註冊自有的專利,並且注重「比亞迪製造」的這塊品牌。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