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O幸運草O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27 08:41
2016年物聯網的7大課題
2016年03月27日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張奇
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指出,2015年已連網的裝置預估達250億個,到2020年預估達500億個,屆時90%民眾的汽車都將與網路連接。除了汽車市場將快速起飛之外,其他主要裝置的機會還包括手錶、電燈開關、揚聲器、醫療設備和氣候感測器等。
物聯網商機已被國際ICT大廠當作未來公司主要發展策略領域之一,MIC觀察2016年進入戰國初期的物聯網產業,在大量商業化之前,仍有諸多挑戰有待突破,例如更多裝置的連網,表示需要更多的頻譜;更多的資料蒐集,表示侵犯個人隱私的風險就提高,因此追蹤物聯網生態體系發展軌跡,未來至少有七大課題有待產官學界一起努力與突圍。
1.海量標準的課題
物聯網隨各種應用的傳輸速度、距離要求不同,因而衍生不同的感測、通訊技術,同時由於涉及不同產業領域,彼此間資訊格式不同,因此在資訊交換上也發展出許多技術與平台,目前物聯網上下游相關標準技術可能達上百種可謂百家爭鳴。
在物聯網資訊傳遞過程中,雲端伺服器扮演重要角色,在眾多回傳的資訊中,要能辨識並決定資訊傳遞至相對應的服務、拒絕不正確的資訊,因此雲端伺服器與閘道器也必須裝載各種標準協定,以擔任辨識資訊的角色,但從過往產業發展來看這似乎是不可能,尤其是物聯網的範疇之廣泛,因此各個垂直領域在戰國初期將擁有各主流標準平台。
2.短距離無線網路或行動網路的課題
在短距離無線方面,以免執照頻段無線技術而言,因為不須支付昂貴的執照費用,因此網路佈建成本較低,對於業者而言進入門檻較低、用戶可以有更多選擇,但缺點是免執照頻段必須忍受干擾,進而影響服務品質。而行動網路雖可以避免較多的干擾,但是成本較高,且必須透過電信業者提供服務,同時以目前3GPP在制定窄頻物聯網進程來看,至少需等待2016年3月R13版本推出。
3.長壽電力的課題
電力使用效率是物聯網裝置長期以來被關注的議題,物聯網裝置需要Always On,還是只要在相關設定被觸發之後才啟動,是影響電力消耗的主要因素,物聯網簡單而言,可以被定義為透過沒有插頭或倚靠電池提供電力的裝置,來收集與傳輸各種數據,並接收來自伺服器的指令,在此情況之下,電池壽命的長度是物聯網裝置運作的關鍵,即使是部分低工作週期(Duty Cycle)的裝置也需要較長的電池壽命,因為這些物聯網裝置可能布建在偏遠地方,若要經常更換電池是不可能的。
4.資訊隱私的課題
物聯網所帶來的商機還包括背後廣大的數據,連接的設備經常監視和跟蹤消費者的行為,以此來訂制和改善消費者體驗,如同Google利用使用者搜尋過的網頁資訊推播廣告一般,未來通路商可能可以依據個別用戶的家電使用數據進行精準行銷等。然而,用戶可能根本沒有被告知哪些數據將會被收集,又如何被使用,再者,裝置上所蒐集的資料誰可以擁有、不同組織或商業團體間互相交換這些資料是否合法等議題,皆未有明確法令規範。
5.駭客資安的課題
物聯網裝置連結了網路,協助業者或消費者取得事件或活動的樣貌,實為一把雙刃劍,因為通訊連接設備組成的網路必須具有互通性,相對也就產生更多的入口點,導致侵入裝置或網路變得越來越容易,駭客攻擊將更加頻繁、更加簡單,如部分學者探討目前許多物聯網技術使用的無線網狀網路(Wireless Mesh Network)拓樸架構,將會有更多安全性上的風險,因為無限網狀網路是分散式架構,這將使管理和控制變得更加不易,使用戶資訊暴露在隨時可能被竊取、盜用的環境中。
6.頻譜衝突的課題
對於物聯網的另一個障礙是,需求不斷增長的頻譜危機,除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的行動寬頻應用推動數據流量急速增長,物聯網裝置的高速成長亦需要更多的頻譜提供連網,兩股力量帶動下頻譜資源更顯捉襟見肘。
例如利用免執照頻段的Wi-Fi和藍牙技術,為目前連接物聯網的主要驅動力,消費電子協會的報告指出,使用這些技術的設備在2011年至2016年間累計增長率達30%,造成免執照頻段日益擁擠。雖然通訊產業提出了頻譜共享的機制與技術,然法規配套措施現階段仍處於蹣跚學步,尚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備。
7.電波干擾的課題
愈來愈多的連網裝置透過ISM(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頻段或免執照頻段連網,這些頻段的好處是免費,只要終端設備符合主管機關的規範,就可以上路使用。但也正因如此,各裝置一窩蜂擠在相同的頻段上,造成彼此的干擾,甚至影響頻段既有使用者的權益,雙方在防範干擾議題上的爭議不斷。
物聯網透過大大小小的裝置、感測器等,將數以萬計的資訊回傳後進行分析並協助決策,未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裝置連結上網,物聯網將會對個人、產業與社會等不同層面產生重要影響。
未來物聯網市場真正起飛還需面臨包含來自海量標準、短距離無線或行動網路選擇、長壽電力、資訊隱私、駭客資安、頻譜資源有限、物聯網電波干擾等七大課題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必須由政府營造適合創新的環境(如北市已推出的Lora物聯網場域),並透過電信法規、個資法之修正、創新領域採購法放寬等,讓民間能夠發展並應用物聯網技術以創造更多價值,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契機。(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