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5-12-24 17:11
不動『慘』業薪資縮水 何不降價求薄利多銷?
【住展房屋網/台北報導】今年房地產買氣急凍,全年移轉棟數低於30萬棟幾乎已成定局,寫下SARS以來的新低,面對景氣寒冬,不動產從業人員今年年關難過,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表示,今年相關產業恐至少減薪10%,明年在業者減量經營的策略下,開工率將進一步下探,屆時薪資減幅更可能上看20%,甚至裁員縮編的情況也將擴大。
靠交易量抽佣金過活的代銷業與房仲業,在這波買氣消退下首當其衝,與商總異口同聲希望政府能盡快讓房地產業回歸正常,否則波及350萬相關從業人員的生計,景況淒涼令人心生惋惜。
弔詭的是,雖說景氣不好,但根據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觀察,除了交易量嚴重萎縮外,房價方面卻沒有太明顯的下修,可見對建商而言,現況並沒有對其帶來太大的壓力,因此儘管房子難賣,尚處於入帳高峰期的建商口袋依舊深厚,對於價格仍相當堅持,與消費者的期待迥異,這才是導致量縮衝擊從業人員生計的根源。
假如建商端願意從善如流,端出更有感的實質讓利方針提振買氣,交易量便能有效擴張,達到『薄利多銷』的效果,畢竟市場上不是沒有需求,一些低於區域行情的低單價、低總價個案,在此嚴峻環境下仍能有不錯銷售成績,充分說明只要業者甘願在價格上妥協,便能將現今的銷售低谷帶向高峰。
雖然業者口口聲聲說『量比價重要』,但就現況來看,建商似乎口是心非,明明最在意的還是價格,否則只要有感降價就能激出成交量,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因此與其一再向政府柔性呼籲、強硬放話,不如從自身的價格定位開始調整還比較實在。
畢竟對比過去強勢打房,今年以來,官方對房市的調控態度已放鬆許多,不僅央行鬆綁信用管制並兩度降息,金管會也下修壽險業投資不動產的投報門檻,但這些利多為何沒有發酵的空間?原因來自於買方濃厚觀望使然。
但買方又是為何不斷觀望呢?講明白了,就是價格不符期待,再去牽扯其他543的理由都沒用,唯有根據市場情勢反應房價才是王道,也是貨真價實的『回歸市場機制』;因此解鈴還需繫鈴人,如果建商當真關心350萬從業人員的生計,或許反求諸己,才是最佳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