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6-04 19:30

2008年兩岸匯兌損失超500億台幣

2008年兩岸匯兌損失超500億台幣
【星島網訊】兩岸資金往來無法擋,據統計,台灣與大陸的匯款金額去年首度破10萬億台幣關卡,幾乎把三分之二的臺股市值給匯光光!專家指出,若能早日建立“人民幣”通匯機制,一年可減少500億元以上匯兌風險。
企業三角貿易 民眾膳家匯款
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灣金管會官員說,匯款用途部分,企業界以“三角貿易”最多,其次為台灣自國內的“進口貨款”所需,分析兩者合計比重超過6成;民眾部分則是“膳家匯款”,也就是匯錢給大陸的親友。
所謂“三角”貿易,官員解釋,就是貨物都沒在台灣通關,但款項的支付須經過台灣。例如,臺商在國內生產貨品,出口到新加坡,新加坡的進口商付款給台灣的總公司。
大型匯銀主管說,兩岸經貿活絡,匯款數字證明一切,應早日拋開貨幣主權意識型態,才能把兩岸1年逾10萬億台幣的匯兌風險降到最低。
據金管會統計,兩岸銀行體系的匯款動能,過去4年平均每年以34.08%速度成長,匯出匯款部分,以最終收款地為國內地區,不含港澳在內,去年全年,我全體銀行匯出金額199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6.7萬億元,今年可望在雙位數成長支撐下,寫下台灣匯款到國內年破2000億美元的歷史新紀錄。
建立通匯機制 減少匯兌風險
據中國央行統計,中國去年進出口收支金額約5476億美元,對照金管會的兩岸匯款統計不難推估,兩岸匯款比重約佔台灣對全球匯款金額六成,儘管比重很大,但大型匯銀指出,兩岸目前仍以美元通匯,以致銀行、企業與民眾的匯兌風險持續攀升。
萬億豐銀國外部匯兌科副理王文龍解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倡議多年,始終只聞樓梯響,包括本次江陳會,都還停留在“要一塊給三毛”的階段。假設萬億豐銀行在國內的分行收到客戶要求要匯10萬台幣到國內,則須先結匯成2953美元,但這筆美元並無法直接匯到國內,而是透過萬億豐在紐約的分行,跟國內的中國銀行在紐約的分行,由兩家紐約分行去清算款項。
因仍須透過美元通匯,以新台幣對美元單日小幅貶值個0.5%,10萬億匯款的匯兌損失一年就超過500億台幣,值得重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