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03/60312.jpg)
-
熾翼火龍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2-10 13:49
台積電設南京12吋廠,後發技先跟上紅色浪潮
2015/12/10 13:04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沈培華台北報導】台積電 (2330) 7日正式宣布,已向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台積電是繼聯電 (2303) 、力晶 (5346) 後第三家登陸設12吋廠之台灣晶圓代工廠,台積一舉跨入16奈米,將技壓中芯、聯電等競爭對手,並在大陸具有宣示性的卡位意義,不在紅潮中失去中國廣大的市場。
台積電目前僅在中國設置上海松江8吋晶圓廠,月產能約10~11萬片,這次確定將在中國設置12吋晶圓廠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此座晶圓廠規畫的月產能為2萬片12吋晶圓,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奈米製程。同時,台積電也決定在當地設立設計服務中心,以建立台積電在中國大陸的生態系統。上述投資計畫將於投審會核准後執行。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快速,為能就近協助客戶並進一步增加商機,所以決定在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
台積電的南京12吋廠投資案,總投資金額達30億美元,但因可爭取到大陸官方給予的補助,最後投入資金將低於30億美元;另外,台積電的南京12吋廠屬於獨資,與聯電、力晶採取合資方式登陸的方式不同。大陸政府似乎給予台積電「特別待遇」。
近幾年中國大陸IC設計業突飛猛進,台積電目前中國大陸市場業績已超越日本和歐洲,比重已達7%,是台積電下定決心到大陸設12吋晶圓廠的主要原因之一。台積電選擇此時提出申請,而不是等待明年總統大選後再提出,應該是要降低政治風險,也希望能夠加快建廠及量產腳步。
台積電在大陸新建16奈米生產線,一方面能就近服務大陸客戶,還能在大陸搶得技術領先的優勢,擠壓16/14奈米製程的競爭對手,並有更多精力在更先進的製程技術上與三星和英特爾續拚高下。
外資對台積電此舉均給予正面看法。外資表示,台積電的中國客戶今年可望貢獻營收17億美元,優於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的11億美元,台積電赴陸設12吋廠有助維持中國市場領先地位和成長態勢。
台積電南京廠2018年將開始量產16奈米製程,中國晶圓廠中芯16奈米屆時可能才開始小規模量產,華力則在研發中,中芯與華力在地優勢和價格優勢恐大受影響。台積電將成為目前中國境內唯一可提供先進製程的晶圓代工廠,因為競爭對手中芯對於14奈米的計畫還不明確,而聯電的12吋廠暫時聚焦40和55奈米製程,未來也僅計畫轉進28奈米。
據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中國自2009年以來,透過強大的市場購買力與自有品牌的茁壯,中國IC設計業產值在全球的占比逐步攀升,從2009年的7.1%,預計在2015年有機會達到18.5%,而銷售產值更以年複合成長率25%的增速高速成長。
中國IC設計業者的訂單需求在未來3年內有機會成為全球成長性最高的地區,為了搭上此波浪潮,2015-2017年將會是全球晶圓代工廠商爭相佈局卡位的重要時刻。其中28奈米甚至更先進的14/16奈米製程能力預料將是影響各家在中國版圖變化的關鍵。
聯電在中國蘇州和艦8吋晶圓廠月產能約6~7萬片,2016年暫無進一步擴充計畫。聯電以投資中國IC設計業者聯芯的方式,自2015年起5年內將投資13~14億美元,在廈門興建12吋晶圓廠,總投資規模為62億美元,已於2015年3月份動工。初期會以40/55奈米製程切入市場,未來以轉進28奈米為目標。廈門廠預計2016年第三季投片生產,初期月產能1~2萬片,未來會再視情況進行擴充。聯電是目前晶圓代工業者中,在中國設廠腳步最快的公司。
力晶則與安徽合肥市政府合資興建12吋晶圓廠,雙方投資金額為人民幣135.3億元(約新台幣690億元),初期會以0.15um切入,代工生產大尺寸LCD驅動IC為主,月產能4萬片,預計2017年進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