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擊敗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02 16:02

巴隆周刊特選/台股被低估 長線買點到

2015-08-02 05:24:05 經濟日報 編譯湯淑君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同樣的事若一做再做,卻指望出現不同的結果,簡直跟瘋狂無異。由此看來,一些共同基金經理人長年來漠視大勢所趨,對眾多跡象顯示投資策略不再能產生良好的報酬率視若無睹,如今持續遭投資人贖回也是其來有自。
不過,一些採取「由下而上」選股策略的價值型基金經理人,倒是值得同情,因為此時選股是艱鉅的任務。
過去兩個月來,資金大致朝同一方向流動,就是撤離亞洲和新興市場。今春隨著歐洲央行(ECB)和日本銀行(BOJ)陸續推出量化寬鬆(QE)措施,美國經濟復甦動能逐漸增強,分析師普遍預期亞洲股市蓄勢待發,出口股尤其可望大受鼓舞。
不料亞股不漲反跌,普遍下挫。中國成長減弱、美國聯準會(Fed)釋出將啟動升息的訊息,都使資金轉向,從投資人預期成長最快的市場,流向預期資產價格對貨幣政策刺激反應最顯著的市場,例如歐洲。Jefferies分析師肯尼斯.陳指出,歐洲股票基金上周吸金71億美元,是21周來最大資金流入,其中法國、德國、瑞士和英國分別吸引10億美元。
但亞洲的資金流動未必是一面倒撤出。共同基金和指數股票型基金(ETF)的投資人,今年來雖從中國為主的基金撤資近140億美元,但同時也聚焦亞洲的基金,注資421億美元。此外,儘管直接投資亞洲的人過去兩個月來把資金撤離此區,但Jefferies的資料顯示,今年來他們在亞洲各地仍買進總計389億美元股票。因此,MSCI亞洲指數年初至今仍上漲3.4%,若不是4月底來已跌一成左右,漲幅會更大。日本日經指數今年來漲幅更將近17%。
所以,在投資人從亞洲共同基金和ETF撤資的同時,直接投資亞股的資金已有一部分回籠。吸金最多的是日本,外資已轉賣為買。若你有時間耐心等待,此時或許是逢低承接優質股的絕佳時機。
但務必要謹慎挑選。在亞洲各地的經濟及企業盈餘成長減緩之際,此區價位被低估的股市只剩台灣和香港H股(在中國註冊、但在香港上市的外資股)。
其他股市,不論是印度、越南、新加坡或日本,目前價位不是已算合理,就是被大幅高估。
(編譯湯淑君/取材自巴隆周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