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5-01-08 08:56

乾薑 止嘔鎮痛

自古以來,薑就是很好的食材和佐料,除食用外,也早做為藥用。只要是寒症,運用到薑的機率就很高。
乾薑為姜科植物薑的乾燥根莖,其味辛、性熱,歸脾、入胃、心、肺四經,串散芳辣,降中有升,能走能守,有溫中散寒,溫肺化飲,回陽通脈,燥濕消痰之功。主治脘腹冷痛,嘔吐瀉痢、寒飲喘咳,胸痺心痛,亡陽厥逆,寒濕痺痛。
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乾薑的萃取物,有止嘔、鎮痛、鎮靜、抗炎、抗氧化、抗風濕等作用,可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刺激胃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提高消化功能,短暫性升高血壓,促進膽汁分泌,延緩血栓形成等作用。
薑在藥用上可分為生薑、乾薑、炮薑三種, 性味,功用略不同。
生薑 嘔家聖藥
生薑是薑的新鮮根莖,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三經,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化痰行水,引藥歸經,解毒等功效,被譽為「嘔家聖藥」;其特性是走而不守,用於風寒外感,惡寒發熱,頭痛鼻塞,胃寒氣逆、嘔吐、喘咳、脹滿、泄瀉、妊娠惡阻等症。
乾薑 能走能守
乾薑為薑乾燥的根莖,其性熱、味辛,入脾、胃、心、肺四經,功能溫肺化飲、溫中散寒、回陽通脈,善除裏寒以溫脾胃之陽,為溫暖中焦之要藥。乾薑其性熱燥,能走能守,善治寒飲伏肺之喘咳(小青龍湯),及中焦寒濕偏勝者(理中湯、大建中湯),和回陽救逆(四逆湯)。
炮薑 溫中散寒
炮薑為乾薑炒至表面微黑,內部呈棕黃色,其味辛、苦澀,性大熱,入肝、脾經,有溫中散寒,溫經止血之功,就藥性而言,其特性是守而不走,炮薑善走血分,能祛血中之寒,並能下瘀血;乾薑辛燥之性和溫裏之力較炮薑強,但炮薑作用能溫和持久,常用於溫中止痛、止瀉,溫經止血,善治脾陽虛衰、脾不統血之出血症,及產後血虛寒凝,中氣虛寒腹痛,腹瀉及虛寒性便血,如附子理中湯,艾葉丸。
乾薑與附子都是辛熱之品,皆能溫裏散寒,回陽救逆,同樣可以治療陰寒內盛,脾陽不振之脘腹脹滿冷痛,大便瀉泄,及四肢不溫,更甚者四肢厥冷、脈微欲絕、亡陽等症,兩者於藥物配伍上常相需為用,藥效不只相加,且有相乘作用。但兩者有些不同之處;附子有毒,有走而不守的特性,溫裏散寒、回陽救逆之力較強(有強心作用),為溫裏散寒之要藥,回陽救逆第一等藥(藥效迅速急烈,能回陰寒症中幾欲散失的陽氣),功能補火助陽,善治腎陽、脾陽、心陽虛衰,胸痺、及全身關節之寒濕痺痛,除可治胸痺外,以治療心氣不足、四肢逆冷,和中下焦之裏寒症為主。乾薑有能走能守的特性,溫中逐寒,偏入脾經氣分,回陽通脈,兼通心陽;乾薑雖能溫裏散寒、回陽救逆之力不如附子,但能溫肺化飲,以治療上中焦之理寒症為主。
乾薑用量一般以3~10克為原則,內寒重者可審酌病情逐漸增加,因乾薑是辛熱燥烈之品,如無寒症者勿服,也不宜久服;一般服用禁忌,如陰虛內熱及有實熱症、血熱妄行,痔瘡者忌用。高血壓者慎用。燥熱體質,如口舌乾燥,眼睛乾澀,皮膚乾燥,心煩易怒,虛煩不眠等;因其性溫熱,內無寒症者不宜,否則,久服積熱,損陰傷目。《本草經疏》:「久服損陰傷目,陰虛內熱,陰虛咳嗽吐血,表虛有熱汗出,自汗盜汗,臟毒下血,因熱嘔惡,火熱腹痛,..忌之」。說明長期服薑,如不對症下藥,對眼睛會有影響。如需久服,應請教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作者為私立大仁科技大學講師、高雄榮民總醫院傳統醫學中心特約醫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