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4-10 15:19
04/13號傳真稿筆記
三大金融利空一起來:雙卡降利 + 查弊肅貪 + 台幣急貶
金融股是否利空出盡?
804期我提出攻「5500~6000的選股流行風」,那時的口訣:「低價、投機、補漲、輪動、中概、觀光、山寨、軋空…」,主角還沒有金融股!十多年來,金融一直是苦命股,近來好不容易熱身,金融指數突破半年W底的頸線,馬上又來了「三道利空」造成大跌,這是不是最後的難關呢?
賠錢生意沒人做
4/6雙卡利率上限訂為「央行短期融通利率加計9%」,以目前水準來看約為12.5%,對以「消金」為主體的銀行,如中信金(2891)、台新金(2887)、大眾銀(2847)…等,真是當頭棒喝。
過去銀行將循環利率上限訂在18%~20%的高水位,因為會動用循環利率的人,大多信用品質較差,銀行不做賠錢生意,只有將「風險溢酬(risk premium)」提高,以彌補潛在呆帳帶來的風險,這是合理的!
金融股三大利空出盡?
金融業資金成本加營運成本約為8%至10%,風險成本為12%,但風險常因外在大環境變化,較難以估算。在金融風暴後,各項資產的評價更加困難,也因為風險的不確定性,成本大幅提高,銀行擔心客戶無法支付卡費,只要稍有違約或是遲繳,立刻列為不良客戶。但如此一來,借不到錢的民眾將轉向地下金融,例如地下錢莊等遊走法律邊緣的金融體系,對台灣合法金融業、甚至社會發展都不好。原本行政院「喬」到15.5%,但藍綠立委的民粹想法「喬不定」,金管會陳主委的專業考量,也不得不向政治力妥協!
馬總統4/8在「亞洲政經風險公司」發表亞洲貪污評比報告,針對台灣清廉度遜於大陸,他表示「無法接受、痛心疾首」!劉揆一聲令下,快刀砍元大,邱正雄表示:「金控主管起訴就解職」,使元大金(2885)、兆豐金(2886)、中信金當天立即跌停,當晚元大多位主管、董事辭職。4/9杜麗莊在各大報刊登沉痛告白,表示馬家承擔結構債損失11.5億,並未套給公司,元大金才止跌回升。外資肯定肅貪是好事,短空長多!這些問題大多是過去幾年所發生,不必泛政治解讀,但外資最怕匯率變動,這幾天台幣暴升暴貶,也使外資對金融股一下子大買,又馬上反手大賣,造成股價不穩定。
4月陸客每日來台人數將達3000人上限,帶動觀光類指數Q1上漲11.2%,3月漲26.2%,4月以來上漲19.6%,領先各類股突破年線,行政院投入300億發展觀光拔尖行動方案,預期2012年達成整體觀光收入商機5500億,使得晶華(2707)與宏達電的股王爭霸戰再度展開。選股焦點還是在「中國概念」所受益的相關產業,我認為遲早會有台灣的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票券、投信、創投、投顧…等金融證券產業被陸資收購,Q2若簽兩岸金融MOU,金融股也有大陸夢了,下半年就拚十年線6500點!
一、資金成本:銀行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吸收存款,再貸放給需要的人,扮演「金融中介」的角色,再從存放款中間賺取「利差」。在全球金融風暴後,各國央行不斷降息,銀行吸收資金的成本降低,而民眾一窩蜂的存錢,銀行「爛頭寸」的資金成本很低。
二、營運成本:除了既有的人事、行銷和日常生活公司運作必需的成本外,過去幾年銀行致力於資訊端的發展,例如網路銀行和資訊安全的維護等。如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事業群」…等,提供企 業IT解決方案和資訊服務有很多公司,未來全球金融業所付出的成本絕對居高不下。
三、風險成本:依據CAPM(資本資產定價模式)理論和風險趨避原則,若某項資產潛在風險越高,則要求報酬率也要越高,即前文提及的「風險溢酬」概念。這符合賴建承分析師所說:「Reasonable Risk is Good!」合理的風險是好事,冒一點風險才多一點獲利的機會!
台股很辣,千萬別小看!
這一波先拚半年線6000點,下一次就是拚十年線6500點 Q1全球主要股市中,台股只輸陸股,漲幅第二;Q2隱約有馬英九「520交代行情」發酵,挑戰六千點,拚年線!台股融資增幅不大,投資人不衝動,但M1B翻紅的龐大資金潮,也許是看了本刊以後,一點一滴的流進台股,才會出現大行情才有的籌碼鎖定及沉澱跡象。
台股指數指標:台塑取代台積電
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表示:「不是急單,是回春」。台塑四寶從急單擴展到上半年獲利逐季回升,表現最好的台化(1326)3月營收167.94億,MOM月增率17%,今年Q1營收426.27億,QOQ季增率16.1%;台塑(1301)3月營收115.08億,MOM月增率3.4%,今年Q1營收314.25億,QOQ季增率26.6%,台塑化(6505)、南亞(1303)雖然今年Q1營收QOQ季增率為-0.5%及-4.5%,但中東新增產能延後開出,讓近期塑化原料報價上漲,台塑四寶受惠利差擴大及銷量增加,今年Q1可望轉虧為盈。
台塑從今年3/31低點50.5元,衝到4/9高點56.5元,漲幅10.5%,說明了財報效應充份在4月初顯現,早期我以「台塑股價乘以100等於指數」,前幾個月改用台積電取代台塑的角色。現在又顛倒回來,本期華山論劍Part.1提到,目前台積電已經落隊,由台塑接棒跟上台股節奏,4/9收盤56元,與指數關聯性非常接近。
今年Q1台股大漲以電子為主,績優、投機都有所表現,進入4月財報公布期間,似乎風水輪流轉,原物料、傳產、中概、金融、證券都有機會,而電子仍有發揮的空間,尤其今年觸控面板、NB周邊、CULV平台、山寨機、面板周邊…這幾大主題為主。而台塑四寶畢竟是大型股,漲升步伐不會太剽悍,但二線塑化股今年Q1獲利不錯,請參考附表,尤其以SM族群的台苯(1310)、國喬(1312)股價最強勢。
三隻燕子出現,低價鋼鐵股發威
台灣3月出口金額急升到155.9億美元,創四個月來新高,MOM月增率達到23.8%,連經建會主委陳添枝都說:「第三隻燕子(消費)應該會跟著出現,景氣審慎樂觀」。鋼鐵股除了去年大漲的佳大(2033),近期股價由69.2元連續跳空急跌回年線30.1元才煞車以外,其他都很平穩趨堅,先前介紹當時股價不到5元的威致(2028),已從3/3最低的4.2元,漲到4/7最高7.89元,如果也能漲到年線,就可上看10元了!
今年Q1非鐵金屬價格也有所表現,銅價從去年12/24每公噸2845美元,到4/8每公噸4400美元,大漲55%,帶動第一銅(2009)從今年3/3最低的5元,漲到4/6最高的8.55元,漲幅高達七成;本波不鏽鋼類股領先鎳價上漲,鎳價從今年3/25每公噸9500美元,漲到4/8每公噸10975美元,漲幅只有15.5%。但不鏽鋼的大成鋼(2027)從3/3最低11.35元,漲到4/8最高19.3元,漲幅七成;允強(2034)從3/3最低11.65元,漲到4/8最高17.25元,漲幅48%;主攻特殊鋼的榮剛(5009)從3/3最低10.8元,漲到4/9最高的17元,漲幅57%。
原物料相關股除了塑化、鋼鐵,就是水泥、食品,台泥(1101)飆到近年線,亞泥(1102)將跟進,而食品參考王凱文的「旺旺效應」,也值得卡位,除此之外,BDI指數從3/11起連跌22天,但BCI指數已在4/7止跌翻紅,航運股最強勢的台航(2617)股價一度突破年線,也可望帶動中航(2612)、益航(2601)的比價效應。
中國題材炒不完:觀光、航空、中概通路
觀光股以輕薄短小的鳳凰(5706)打頭陣,股價衝上85元,上攻百元不難。挑戰股王的晶華(2707) 4/9漲停413元,當天只差宏達電2元,晶華去年高點738元,今年上看500~600元不為過。同理國賓(2704)去年高點62.4元,當時一個月營收2.3億,今年營收若能回到這種水準,上看50元也不離譜。前一陣子傳出中國哇哈哈集團有意入股愛之味(1217),應屬謠言,但同屬耐斯集團的劍湖山(5701)也從3/3最低6.4元到4/9最高12.5元,衝破年線反壓,飆漲近一倍。
5月召開的第三次江陳會,要針對定期航班、共同打擊犯罪暨司法互助、兩岸金融合作、陸資來台投資的四項議題,簽署三項協議,尤其可望再增加兩岸航班,是航空股大利多。去年因為油價避險失利大賠7.11元的華航(2610),因為要減資三成,所以尚未突破十元大關;長榮航(2618)股價已到10.5元,量反而萎縮有惜售現象,再挑戰年線並不難;轉投資復興航空的國產(2504)從3/3最低8.31元一度飆過年線,最高到13.5元,三家「飛機股」都不可忽視。
中概電子通路股的大聯大(3702)3月合併營收155.6億,創歷史新高,今年Q1合併營收371億,QOQ季增率17%,超越公司300~320億的目標,中國占營收比重達到72%;聯強(2347) 3月合併營收178.4億元,創下歷史次高,恢復去年旺季的銷售水準,今年Q1合併營收485億,QOQ季增率也有8%,在業績帶動下都可望挑戰年線,也值得留意;傳產搭上中概列車的還有「汽車下鄉」,請參考本期賴建承文章。
美股上八千,進軍台股六千點!
本週心情有如洗三溫暖,不過,自己努力的人生目標不變,面對媒體過度誇張又不求證的報導,我覺得很無奈,只能打起精神,繼續工作,為我打氣吧!
在此附上我在4/10蘋果日報的專欄文章,原稿如下:
【標題:從外資、觀光、汽車來看台股大行情】
『許多人看到4/9的台股,都會喊:「哇!怎麼回事?不是看起來要大跌了嗎?」其實也要對外資喊一聲:「哇!你們怎麼回事?4/8才大賣台股102億,4/9又反手大買110億,為什麼?」<註:4/10外資又買了121.6億。><註:4/9融資也大增55億,散戶終於上車了。>
散戶沒上車、外資搭錯車
最近許多朋友碰到我,除了表達相挺之外,都心急的問:「台股還可以買嗎?」經歷去年的動盪洗禮後,這次投資人非常理性,和之前完全不同。去年11/21台股跌到3955點,當時融資餘額1167億,到現在5667點,只不過增加到1478億,遠遠落後大盤漲幅,代表散戶幾乎沒上車。別急!很多人只是沒上車而已,但外資卻「搭錯車」!今年Q1外資賣超台股523億,4月才開始翻多,外資這幾天和央行對幹匯率,被彭總 裁狠狠修理,在股市裡也摔的鼻青臉腫。
這種看回不回的行情最可怕,也是標準的大行情!
配額代表了什麼意義?
20多年前,有一位年輕人因為背後有中興紡織的大老闆鮑朝橒撐腰,靠著買賣紡織配額賺了人生第一桶金。那時台灣有許多紡織品出口到美國有配額限制,因此廠商除了「訂單」外,還要有「配額」,他就是靠配額交易起家的,而成為後來股市四大天王之一的「小沈」沈慶京。
每日3000名陸客來台的配額,現在也在旅行社之間互相交易!你想未來台灣觀光產業會有多大的爆發力?
4/9晶華(2707)漲停股價來到413元,只差股王宏達電(2498)2元而已,股王寶座隨時可能易主。20年前的台股瘋狂大多頭時,股市僅100多檔股票,證券商大廳擠得水洩不通,其中僅有台火(9902)轉投資永利證券,股價飆到1420元的天價!放眼現今上市櫃1400多檔股票,掛牌的旅行社股僅有一檔鳳凰(5706),4/9也漲停;另一檔半路殺進旅行社業務的燦坤(2430),股價也從8.7元漲到18.7元。
<註:4/10晶華收在425元,超過宏達電(2498)的414元,當上股王!>
由美國、德國看兩岸
歐巴馬對三大車廠下最後通牒,要求限期改善財務,否則不排除破產,美國人變窮了,早已正式進入「全民修車時代」。昔日美股金融英雄花旗股價3月跌破1美元,美光最慘也跌到1.59美元,反觀全美最大汽車零件零售商AutoZone業績逆勢長紅,股價漲到一年以來的新高。對比之下,你認為中國的汽車下鄉,有沒有搞頭?
最近比較常看電視,除了看有哪家電子媒體對我的新聞處理不公平以外,還看到某第四台分析師說:「中國汽車下鄉,所以裕隆(2201)受惠!」說也奇怪,4/9裕隆立刻拉漲停!他的會員可能很多,但他的邏輯有問題,裕隆主要還是受惠資產題材。德國人嘲笑:「中國汽車是廢鐵,碰撞測試0分,駕駛生還機率0!買中國車是拿命開玩笑!」聽起來,不押寶一些台灣汽車零組件股,好像說不過去!』
萬寶週刊、季刊嗆辣上市
本期(806期)萬寶週刊特別提到「台股很辣,千萬別小看!」並點出「攻六千,金融股是否利空出盡」和「誰取代台積電成為台股指數重心?」中國影響台股? 滲銃q不斷放大,除了陸客來台觀光外,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的影響也不可小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大陸汽車銷售量連續三個月超越美國,3月銷售量更突破百萬大關,來到111萬輛,需求量十分強勁!
在此特別向電子報讀者推薦新出爐的萬寶Q2季刊,特別挑選出10檔代表性個股,按照每月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的方式,從1999~2008持續投資,10年下來,報酬率十分驚人,甚至「年賺17%」,十年滾下來,不得了!絕對值得低利率時代的定存族參考!
4/10台股大漲114點,收在5781點,再創波段新高,成交量放大到1601億,仍是正常量,我預估未來會到1800億左右。同時美股道瓊也站上8000點,台股可望在Q2提前挑戰6000點。
<本帖最後由 abq1218 於 2009-04-12 17:4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