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利休 發達集團代表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1-10 23:03

中韓FTA來襲 台恐失陸市場版圖

(中央社台北10日電)中韓FTA來勢洶洶,生效後3至5年內台灣製造業將蒸發新台幣6500億元,GDP產值更將因此減少新台幣746億元,在韓商挾關稅與市場進入優惠下,台灣瀕臨喪失最大市場中國大陸危機。
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生效,台灣面板、石化、工具機與汽車4大產業首當其衝,為減緩衝擊,經濟部表示,除了將加速兩岸貨貿談判外,我方也會要求大陸市場對台灣開放程度必須優於韓國。
中韓領導人今天在北京亞太經合會(APEC)場外雙邊高峰會後宣布中韓FTA達成協議,預計明年上半年生效,台灣最大的噩夢成真。
南韓連續與歐盟、美國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並且成為東協加3一員,中韓FTA拍板,意味南韓正式完成美國、歐盟、東南亞以及中國大陸等全球主要市場布局,也將過去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台灣遠拋在後。
產業界對中韓FTA達成協議充滿焦慮,由於兩岸貨貿協議因為服貿協議卡關遲遲未能有進展,工總秘書長蔡練生呼籲立法院盡速通過服貿協議,也盼望政府加速完成兩岸貨貿協議談判,以降低中韓FTA對台灣產業衝擊。
刻正於北京出席APEC會議的經濟部長杜紫軍憂心忡忡,他今天在北京表示,中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以後,對台灣的負面影響估計非常大,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約有1/3將受影響,1/4受威脅。
經濟部觀察,中韓FTA在市場開放方面,雙方皆已達成超過90%項目數、85%貿易額的貨品貿易自由化比例,中韓FTA範圍涵蓋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共17個領域,並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議題。
令人憂心的是,韓國現已與美國、歐盟等國簽署FTA,若加上中韓FTA,韓國與已簽署FTA國家的貿易額占其貿易總額比重由41.93%增至62.66%,相較之下台灣貿易覆蓋率目前僅9.68%,未來出口恐將處於更不利地位。
杜紫軍日前即表示,南韓已經陸續與歐盟以及美國兩大市場簽署完成FTA,台灣產品在美歐市場競爭已經相當吃力,而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中韓FTA簽署最大危機是讓台灣喪失在大陸市場的優勢,後果不堪想像。
南韓有40%貨品出口到大陸,韓商更是在大陸各線城市積極投資布局,南韓大商社近幾年為搶食大陸商機,已經傳出到台灣挖角人才赴大陸工作,顯示台灣產業發展腹背受敵。
另外,根據經濟部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評估報告指出,中韓FTA生效後,我國GDP將下降0.5%,總出口減少1.34%、37.5億美元,總產值減少0.98%、89億美元。
若以2013年台灣GDP總值計算,中韓FTA全部降為零關稅後,台灣GDP將掉0.5%,換言之中韓FTA會讓台灣GDP產值一下子掉新台幣7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會有24.7%比重,總計386億美元工業產品因關稅較高受到威脅或衝擊會更大,尤其是鋼鐵、工具機、汽車、面板、石化、紡織、玻璃等產業,處境艱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