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淚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11-01 15:05

活到100歲 不知窮滋味

台灣的貧窮問題日益嚴重,落入貧窮線的人口越來越多,甚至有近45%的65歲以上老人,陷入越活越窮的困境。
不過,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習慣貧窮!不希望習慣貧窮,那就習慣勉強存錢,兩個都是習慣養成,後者卻能許你一個不虞匱乏的人生。現在,丟掉壞習慣,換上富腦袋,你也可以從此不知窮滋味!
出身窮、學歷低、薪水少,這些條件看起來都跟「人生勝利組」沾不上邊,但是,「沒有傘的孩子,雨天才會努力奔跑。落在溫室外的種子,才有機會長成神木。」
莊圓,出身彰化農家,家中食指浩繁,有7個兄弟姊妹,國中畢業就因家庭經濟壓力而無法繼續升學,未能完成讀高中心願的她,決定北上投靠嫁到板橋的大姊,幫姊夫照顧水電材料行,希望邊打工邊把未盡的學業補上。
初出社會時,莊圓與現在的年輕人一樣,也會大嘆時不我予,事實上,會計科畢業的她,因缺少相關工作經驗,只能從月薪6K 的百貨公司收銀員起步。翻開行政院主計處資料,1979年工業及服務業平均薪資為8843元,6K 甚至不及目前大家唾棄的22K,只是莊圓的「態度」很正向,她知道把物欲降低,然後投資自己,6K 不過是讓她期望更成功的踏階。
說起來百貨公司的工作很辛苦,每天上班10小時,假日也要輪班,尤其眼前充滿物質誘惑,當季的衣服、好看的鞋子、新奇的舶來品、美味的食物,很容易讓人陷入「憤世嫉俗」的情境,「但這些都沒有動搖我,我當時只有一個想法,能存多少錢就存多少錢,就算每天只吃陽春麵或魯肉飯,不用化妝品或沒有新衣服穿都無所謂。」
強烈的不安全感驅動 存錢變成習慣
莊圓對於存錢的強烈渴望,來自於對生活的不安全感,除了必須靠有限的資源養活自己,還得寄錢回家貼補家用,「如果哪一天『不測風雲』找來,沒有存款應急怎麼行?」
所以,每個月領到薪水後,莊圓多半「宅」在家裡,「因為不出門,就不會花錢」,她笑著說。沒想到6K 的薪水,扣掉1500元的房租後,她居然可以每月至少存下3000元。這是她強迫儲蓄的緣起,沒想到變成習慣後,奠定了她日後累積財富的基石。
現在莊圓已經56歲,是一家小型記帳事務所的老闆娘,但初見她,卻是一身樸素打扮,七分褲加上一件寬T 恤,臉上脂粉未施,手上沒有任何飾品,用的甚至是老舊的手機。在她身上完全嗅不出千萬身價的氣息。拚出事務所員工,也是莊圓最小的妹妹說:「她真的很能省,對金錢的態度非常保守,像手機只辦零元手機,冷氣能不開就不開。更誇張的是,她到現在連一張銀行信用卡都沒有辦過,甚至提款卡也是這幾年才申請,需要用錢一定是親自跑一趟銀行櫃台領錢。」
努力工作讓收入倍增 存錢加速度
不只存錢的態度令人折服,莊圓對工作也展現強烈的企圖心。曾經因為不夠細心而丟了飯碗,讓她備受打擊,但重新出發的她,卻靠著一份過期報紙,找到了另一片天。
「當時事務所已滿編,但老闆很好奇,為什麼我拿著1個月前的報紙來應徵,我跟他說,因為我想省錢,所以都看人家不要的舊報紙,沒想到老闆被我說動了,竟然破例再開一個職缺錄用我!」莊圓的積極讓她獲得一份工作。
只是沒想到會計事務所後來因周轉不靈,連續3個月發不出薪水,「我比老闆還著急,晚上都睡不好,沒領到錢,也實在不甘心,會計主任找我商量,與其讓公司倒閉,乾脆一起把公司頂下來試看看。我不想失業,所以放膽答應。」莊圓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倒是老闆心中充滿懷疑,前前後後問了他們5次,是否確定接手?
當年的會計主任、也是莊圓多年好友的翁阿姨說:「其實沒人知道能不能做起來,但就是一頭栽進去,天天忙得昏天暗地,而且幫公司記帳、報稅都有時間限制,一刻都拖不得!還記得那時候莊圓每天騎著機車,跑遍大街小巷、挨家挨戶收發票,穩住客戶的心,我們也撐過來了。」
就算是簡單的定存 也有「5要」訣
工作穩住後,莊圓進入快速存錢的階段,雖然也曾經接觸當時民間最盛行的標會,但聽到有朋友被倒會的消息後,莊圓馬上收手。「銀行定存利率12%,其實只要本利一直滾存7年,100萬元就會翻1倍變成200萬元,而且,錢還是放在銀行比較安全。」莊圓認真在桌上比劃了一下說。
1980年代,銀行定存利率都有10% 以上水準,做定存很普遍。不過,莊圓與一般定存族不一樣的是,「1年內生活上不會用到的錢」才做定存,而且同樣做定存,她有「5要」秘訣:
1.要先比較利率高低
想要錢更快變多,對於利息得斤斤計較。「不要看利息只多0.1%,一筆大錢長期存下來,領到的利息差距可不小。」莊圓會看哪家銀行利息給的比較高,而不是貪圖方便選擇離家近的銀行。「像有些銀行3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但不見得1年期的利率也最高,所以還是要經過比較。」當年沒有網路,她就土法煉鋼一家一家問,記錄下來,再自行比較看存哪家銀行最划算。
2. 要存長不存短
3個月、6個月的定存利率較低,很快就到期,倒不如只做3年期和1年期,不但利息賺的多,也比較容易管理。
3. 要分不同家銀行存
這是一種分散風險的觀念,當時每家銀行有100萬的存款保險(現在已提高到300萬),假設要存200萬元,莊圓就會分成2筆在2家銀行各存100萬元。
4. 要本利再滾存
有些人會把定存利息領出來,只留本金繼續存,但莊圓一定把本金連同利息一起續存。「因為做定存的錢,本來就是長期不會動用到的錢,既然用不到,就不要領出來,利息一起存才能創造複利效果。」
5. 要分散幣別存
考量到台灣面對的國際環境,莊圓認為手中還是要有不同幣別的資產比較安心,所以她也同時做美元定存,當然同樣要比較利息高低後再存。去年開放人民幣後,莊圓的資產又增加了人民幣定存。
儲蓄險簡單易懂 短年期保留彈性
另一個莊圓覺得最簡單易懂、又不花腦筋的存錢妙招,就是買儲蓄險,因為每年要繳多少保費、幾年後可以連本帶利領回多少錢,白紙黑字很清楚,還有基本的壽險保障,一魚兩吃,而她買保險一樣有原則:
原則1:只買郵局儲蓄險
她認為郵局是國營事業,跟外商保險公司相比,比較不會有倒閉的風險。
原則2:只買5年期以下的儲蓄險
如果買長年期的儲蓄險,這筆資金就會失去使用上的彈性,「因為若到期前需要用到這筆錢,只能解約,這會造成損失,所以買短年期最合用。」(編註: 2003年後,郵局停賣5年期產品,改成6年期)
除了儲蓄險,莊圓不買醫療、癌症等其他保險。「買醫療、癌症險是把生病的醫藥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但活到現在,我覺得只要身心保持愉快、作息正常,生病的機率不高,發生理賠的機會也少,倒不如把這些保費存起來,或是拿去做其他投資,可以創造更大的資金效益。」這是莊圓的特有理論。
月收入從6K到6位數 存出數千萬身價
數十年如一日的存錢好習慣,讓莊圓如今坐擁兩間位於板橋的房子,第1間房是跟大姊合資。莊圓回憶,因為買屋後存款銳減,家具只能分批買,「這個月買電鍋,下個月買飯桌,再下個月買沙發⋯⋯一有多餘的錢就馬上還房貸,因為實在不喜歡負債的感覺。」
房地產是讓莊圓晉升千萬富翁的推進器,「當初若沒買房子,或許財富會縮水一半。」原因是1年期定存利率從1980年最高的13% 開始下滑,到現在只有1.4%。對照當初買的房子,經過快30年,房價不僅沒跌,還漲了2.5倍。後來,她在板橋又買了一間店面,出來創業,成立了自己的記帳士事務所。
靠著努力工作、戮力存錢,38年前從6K 出發的莊圓,如今的生活一派悠閒,每天工作時間不到過去的一半,月收入卻是6位數起跳,就算現在退休,下半輩子也不愁吃穿。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