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14-01-23 12:38

狗說十二夜

本帖最後由 022 於 14-03-19 11:45 編輯
李清志/狗說十二夜
【聯合報╱李清志】2014.01.22
我很喜歡詩人夏夏寫的小說「狗說」,小說中主人翁是一位中年家庭主婦,每天過著重複又單調的生活。
但是她養了一隻狗,每天都陪伴著她,最奇妙的是,這隻狗居然會說話,每天都跟她聊天,聽她訴說心事,甚至給她一些哲學性的建議。
有一天狗兒居然不見了!主人到處尋找都找不著,直到過了好幾天之後,才終於找到那隻狗,
可是失蹤後的狗卻突然不會講話了,令這位家庭主婦十分不解?小說就在這種帶著村上春樹式的懸疑中,開始尋找狗不說話的原因。
對很多人而言,狗會說話這件事,根本是無稽之談;但是對於養過狗的人而言,卻完全可以了解。
愛狗人士都知道,狗兒跟貓咪完全不同,貓咪獨立性強烈,她有著一種莫名的自尊與優越感,來去自如,完全不受羈絆;
但是狗兒卻是極度依賴人,希望與人們親密相處,即便你昨天疾言厲色教訓牠,今天牠還是會搖著尾巴,開心地迎接你!
對於愛狗的人來說,狗兒幾乎就像是家人,牠會感受你細微的情緒,並且努力要討你歡心,
關於狗會說話這件事,我相信每一個愛狗人士都不會覺得奇怪,因為他們每天幾乎都在跟狗說話,而且也的確懂得狗兒在說些什麼,也可以體會與狗兒的溝通經驗。
電影「十二夜」拍出了流浪狗的收容所慘況,描述著那些流浪狗面臨自己及同伴死亡前,心裡的驚恐與害怕,
看了這部紀錄片,我們才驚覺所謂的流浪狗,不應該只是都市管理中所要處理的「問題」,更不是公務單位的「例行公事」,
而是城市中另一群流離的珍貴生命,需要我們用更嚴肅、憐憫的心去面對。
我回想起小時候住在天母的情景,因為當年的天母是美軍眷區,美國人愛狗成癡,加上天母美軍宿舍都有大庭園,所有家庭都會養一、兩隻狗,
但是美軍撤走時,這些愛狗帶不回去,幾乎都是棄養在天母地區,任由牠們自生自滅。
我父親是美國學校生物老師,對於動物本來就有仁慈心,加上他兒時想養狗,卻因為祖父是牧師,家住教堂後面,怕養狗嚇到會友,無法如願;
因此父親對於被美軍棄養的流浪狗來者不拒,家中庭院很快就變成狗兒的天堂,牠們在這裡得到熱食與溫暖,甚至吸引更多流浪狗前來投宿,
曾經我家庭院每天都有廿多隻流浪狗出現,為新來的狗兒取名字成了我們小時候每天的工作。
但是廿多隻流浪犬聚集家中,如何供應牠們三餐熱食成了生活中很大的負擔,父母親經常到大型市場去蒐集賣不完的食材、肉類、米飯熬煮成粥,餵養眾多的狗兒子,
雖然狗群太多難免會有衝突與扭打,發情期附近狗群也會群聚家門口,夜夜發出狼嚎叫聲,造成些許困擾。
但是比起現在的流浪狗而言,當年那些狗兒們算是幸福快樂多了,因為那時候的天母住宅區密度較低,狗兒在廣闊的天母庭院奔跑叫囂,也不會有鄰居抗議。
小時候我們總覺得父親身為高級知識分子,卻總是穿著破舊,在市場向攤商索討剩餘食材,只為了服侍這些流浪狗,實在很不得體;
當年我們甚至為著家中滿是流浪狗而覺得羞愧,也多次埋怨過父親。
如今讀了夏夏的「狗說」,並且看過了Raye的紀錄片「十二夜」,讓我回憶起幼時家中收留流浪狗的歲月,內心才驚覺,
原來父親那個看似不體面的外表與行為下,是有著一顆何等溫柔與高貴的心靈。
(作者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