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4/88/48820.jpg)
-
李良榮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4-15 10:13
陸銀參股 本國銀別高興太早
1104291兩岸「金銀三會」達成協議,放寬陸銀參股上市金控公司持股比率至10%(如加計QDII為15%);參股投資金控子銀行的持股比率可達20%。已有1家民營金控子銀行宣布由陸銀入股20%。陸銀參股不但挹注資金(約200億台幣),更形成策略聯盟,打通布局中國金融市場任督二脈,對銀行競爭力提升,助益不小。
這是場不對稱婚姻,2012年底資產規模,投資的陸銀是被投資金控子銀行67倍,如灰姑娘嫁進豪門很風光,但公婆財大氣大,難免作風強勢。以台灣上市公司股權結構,20%股權有顯著發言權,且不難取得經營權。儘管如此,中國金融市場通路迷人,其他機構包括大咖銀行,也躍躍欲試,希望爭取陸銀參股。
金融版圖將洗牌
對監理機關而言,這是新情境與挑戰。多數陸銀有濃厚官方色彩,從被投資者觀點,等同主權基金,過去主權基金對外投資引發不少爭議,迫使國際貨幣基金召集相關國家,訂定投資行為準則,加以規範,這就是所謂「聖地牙哥原則」,這一規範,適用國營機構,基本上要求對外投資須基於經濟考量或商業利益,須資訊透明,揭露其投資目標與決策原則,監理機關以確保投資機構不得偏離其所揭示的投資決策原則,解除各方疑慮。
等陸銀參股塵埃落定,台灣金融市場版圖必會重新洗牌,成為三分天下局面,一方面是公股銀行集團,包括台銀、土銀及其他6家公股銀行(輸出入銀行除外);另方面是外資銀行的子分行;再來是陸銀分行及其參股銀行;其他民營銀行或者選邊站,或面臨邊陲化危機。外資銀行擅長消金與財富管理,績效優於本國銀行,陸銀及其參股銀行在辦理人民幣業務佔有優勢。
面對新金融情勢,本國銀須認清自己優劣勢,重新定位,才能避免失落。大家記憶猶新旅遊業曾熱烈歡迎開放陸客觀光,到頭來賺錢的卻是陸資、港資旅行機構,只能怪自己不爭氣,希望故事不要在民幣業務重演。
須先認清優劣勢
隨兩岸金融開放,業界興奮之餘,激起危機意識,呼籲政府推動3次金融改革,加速金融機構整併。財政部回應是不排除公公併、反對以小併大、要捍衛公股主導權、要指派董事長及總經理。期待政府從更大格局推動金融整併,不要只顧雞蛋,忘豬頭,正視金融GDP佔整體經濟GDP逐年下降事實,解決銀行過度競爭、公股銀行市佔過高的結構性問題,鬆綁公股銀行僵化的人事與薪資制度。否則,兩岸金融開放恐又是黃梁美夢。
1104292
胡勝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