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3-22 11:40
找尋轉型生機切莫蹉跎
找尋轉型生機切莫蹉跎
前副總統蕭萬長日前在參加「2013台灣經濟高峰會」時,指出台灣經濟發展在2000年後明顯碰到瓶頸,並因未能有效突破,使所得成長停滯,因此他強調,台灣的產業結構必須調整,才能重振競爭力,包括在製造業方面需要創新,在服務業方面需要開放。
蕭前副總統的這一番談話,與日前江內閣積極推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可以說是桴鼓相應。事實上在江內閣主導此一方案的經建會主委管中閔,也在該經濟高峰會上直言,他不認為台灣社會已經做好對外開放的準備,包括在政治面、農產品及不同層面的技術等議題,台灣都有許多亟待解決的課題。如果問題無解,不只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將淪於空談,台灣想加入TPP、RCEP等也將很難實現,最後只能是被進一步的邊緣化。
也許正是有鑑於國人對於進一步的開放鬆綁有諸多的疑慮,管中閔主委直言台灣要邁向自由化就勢必要開放市場,他甚至認為即使農業需因此付出代價,也無法迴避。從而他強調自由經濟示範區將會是台灣對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練習場域。他期待藉由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成果,讓社會大眾了解開放市場是必然的趨勢,並看到開放後的影響,而不是憑空想像的一味反對。
綜觀蕭前副總統和管主委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鼓吹和規劃,說穿了倒有點像當年大陸要推動改革開放時,不就是先選定毗鄰香港的深圳特區進行試點。結果不只讓深圳蛻變為具高度競爭力的新興都會,其成功經驗更成為最佳的經濟示範區,並廣為大陸各省市競相模仿。
為了要趕上蕭前副總統所說台灣自2000年來即已陷入的「失落10年」,經建會對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初步規劃構想,最大賣點無疑也將是最具爭議之處,就是未來在示範區內將貫徹金流、人流、物流鬆綁的最大化。包括不論外資或陸企只要在區內投資,均將朝投資比率不設限的方向鬆綁;也包括對區內的外籍白領將取消2年工作限制,實現進出自由化,而陸資白領也將一視同仁;甚至包括打算開放禁止大陸進口的500餘項農產品只要不流入市場,准許進入區內加工外銷;當然也包括提供各種相關的租稅優惠。
分析政府自由經濟示範區的這些規劃內容,果真能夠落實,無疑將對外資、台商返台及陸資具有相當的吸引力。而一旦示範區能夠開花結果,經建會的構想是在第2階段將開放各地方政府視其優勢條件,提出申請各種不同營運模式的產業活動。另外的外延效應則是讓示範區具有「前店後廠」的功能,讓其生產營運模式延伸至科學園區、加工出口區、工業區等,最後落實台灣全區都能對外開放、鬆綁。
客觀來看,經建會將端出的這盤大菜,似乎是讓台灣能夠重新找到經濟動能的大補帖。但其成敗的關鍵,首先橫亙的就是開放農產品進口勢必引發重大農業從業相關人口的施力反彈,另外鬆綁陸資比照外資投資比率不設限等,也勢必會激發基於政治理由的反對。兩股力量相互結合,則將意謂著未來有關自由經濟示範區設置的特別法,在立法院一定會演出更尖銳的朝野對抗戲碼。最後朝野協商如果又弄出個「三限六不」,則遭閹割的示範區特別法能有多少的垂範效應,似乎就難以樂觀期待了。
其次,即使示範區特別法最後終能排除萬難,大致不離譜的順利完成立法。後續的觀察重點則在於包括中央至地方的行政體系,是否真能確實有效執行,而不是在繁瑣的行政流程中曠日費時致貽誤時機。事實上,台灣如果再故步自封,因過多的疑慮而自我設限,趕不上國際自由開放的大潮,就如同日本的因循瞻顧,失落了10年,還會有第2個10年,蕭前副總統提醒我們已經空轉超過10年,如果面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機遇都抗拒或不知把握,那台灣步入日本出現第2個失落10年,甚至是無止境的失落,恐怕都不無可能。台灣需要轉型,除非能提出比示範區更好的轉型模式,否則一味的反對並不是一個負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