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1/53/15337.jpg)
-
yyy 發達集團稽核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12-06 10:11
為陸資來台做好準備
為陸資來台做好準備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陸資來台已經持續增溫。首先是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發布今年一至十月,陸資來台投資核准件數為11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近40%,投資金額1億5,673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309%。投資金額大增主要原因是大陸的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辦事處升格為分行,一口氣增加了9,148萬美元,扣除這個特殊因素,陸資前十月對台投資金額6,525萬美元,增加金額超過兩千萬美元。雖因基期太低,增加比例很高,但是絕對金額仍然很低。
更引人注目的是,作為經濟櫥窗的證券市場,最近有數件熱門的陸資入股案。一個是LED產業的璨圓引入中國最大的磊晶廠三安光電,三安入股璨圓取得19.9%的股權;另外還有總部在上海的復星控股集團,以新台幣3.6億元(約1,240萬美元),入股生產鳳梨酥的維格餅家,取得20%的股權。維格並非上市企業,卻是國內最積極籌備股票上市的觀光食品公司,也是陸客來台灣觀光所創造的明日之星。
此外,江蘇省的百貨霸主金鷹商貿董事長王恒,在前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等人的領路下,取得上市公司中美聯合實業49%的股權。於此同時,日月光集團在大陸發展地產開發的鼎固控股,將在明天以第一上市資格回台上市,掛牌價每股20元,總市值達到新台幣336億元,是今年金額最高的新股上市案。凡此可見,台灣股市的大陸成分正在快速升高當中。
這些投資案不論金額大小,都具有高度指標意義。三安入股璨圓,象徵著台灣發展LED產業已經與大陸同業深度結合,樂觀的看法是台灣LED產業找到新的出口與更大的通路舞台,悲觀的人士卻認為台灣的LED公司將成為陸資購併的標的;復星控股則是上海市高層領導所支持的投資公司,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象徵意義,復星控股投資維格只是牛刀小試,也將是開啟對台投資的起身炮。
許多人試圖從「國家戰略」的角度來評斷這些陸資來台的案例,媒體與產業界也有各種分歧的解讀。但是我們認為,台灣作為開放的經濟體系,除了通訊、金融等少數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外,政府既然已經做出開放的政策,就應該落實執行,不必針對個案再做行政干預。政府該做的乃是在法律的基礎上,確保遊戲規則的順暢運作,至於商業與金融上的利弊,由業者自行做出最有利的決策。
企業的合併、增資、分拆、策略入股,原本就是一場合縱連橫的賭局,輸贏的算計,外人很難窺其全貌。以三安入股璨圓為例,有媒體評論認為台灣的LED產業將會被大陸全部拿走,或者認為低於璨圓淨值兩成的入股價格是賤賣,但是璨圓也曾經以高價吸引日本三井入股,並且多次借助外力達到台灣企業無法獨力完成的競爭規模。三安與三井都是璨圓的策略股東,分別在璨圓的經營發展過程中扮演相類似的角色,實質上並不因為是日資或者中資而有差異。至於新股東投入後,對於公司控制權的介入程度,乃至市場與技術結合的綜效,更屬於談判取捨的層次。
為了迎接不斷升溫的大陸對台投資,政府應該將資源投入在打造公平的交易平台,堅持高水平的公司治理、堅持維護小股東利益、堅持打擊內線交易,同時更要積極排除目前對陸資種種歧視性的行政限制,營造一個透明的投資環境。
我們曾經多次呼籲執政當局,放寬目前對於大陸企業人士來台考察的諸多嚴格限制。因為相關部會本位主義的行政干預交互糾纏,結果反而是,許多不受規範的大陸企業,走後門、用假資料,來台灣與不法人士勾結,正規的陸資卻因為行政干預而裹足不前。台灣經濟發展六十年,政府與民間都深知行政干預必然導致扭曲、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果,如今面對陸資來台,政府應該放棄行政管制的心態,創造透明且便利的人員往來機制,最終必能提升陸資來台的質量。
台灣工業總會在11月底舉辦「中國大陸產業交流論壇」,與會的學者專家也都一致建議,應該為陸資來台創造親商、安商的環境,現有繁瑣的入出境與居留限制應該全面檢討,大陸派駐台灣的經理人員不合理的居留限制也應該修正。在陸資來台剛剛升溫的現在,如果政府適時展現開大門、走大路的決心,切實打造親商安商的環境,那麼陸資來台的路途才能走得長遠,才能為台灣人民創造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