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2-08-27 07:55

從「支持宏達電」比較兩岸的親商文化

從「支持宏達電」比較兩岸的親商文化
我國品牌電子大廠宏達電最近面臨營運疲軟的壓力,引起了幾位政府高官的直接關切,除了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和經濟部長施顏祥相繼公開呼籲支持、協助宏達電,副總統吳敦義日前在外訪行程中也就此表示,應對國產優秀產品打氣支持。這種現象,讓人聯想到現階段政府執政當局的「親商文化」問題。
說起親商文化,一般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大陸政府的表現。說白了,大陸政府高官比較敢於挺身而出,為個別、特定的廠商「撐腰」,而我政府高官在這方面則一貫比較含蓄、保守。因此,這次政府部門幾位高官接連出面力挺宏達電,明顯是過去這些年少見的現象,頗具新聞性。但同樣事情在大陸,卻是司空見慣。兩岸這種差異,即出於不同的親商文化。
有不少台商認為,近年來大陸經濟增長超快,而台灣經濟卻增長遲緩,問題就出在大陸政府的招商手法遠勝過台灣政府,還曾有台商公開批評台灣政府「根本不會招商引資」。的確,長期以來,大陸政府高官對於他們重視的台資廠商,總是親自「奉陪」、引導、幫扶,儼然該等台商的「保母」,根本不顧忌社會的眼光。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誘導台商老闆們掏大錢來投資。一旦投資款項真正到位了,當地社會就是一片喝采,主事的高官也有了傲人的政績。
大陸政府親商文化的精髓,在於「感情投資」。為了拉攏廠商投資,高官們可以用一切方法來「搏感情」,甚至是放下其他政務,親自當大老闆的「地陪」也在所不惜。至於大陸高官運用自身權力,私下給廠商承諾優惠條件,亦是常見之事。因此,很多台商去大陸投資的動因之一,竟是「被當地領導的誠意所感動」。
反觀台灣的親商文化,重點是在於「明哲保身」。高官們雖有招商熱情,卻難以表現出來。其原因出在台灣的政治體制。台灣有政黨的競爭,還有制度化的五權分立,互相制衡,所以高官們在親近廠商時,總要避免反對黨來抓把柄,也要提防立法委員的質詢,和監察委員的調查。
台灣由於政治開放,新聞也很自由,為官者一不小心,就會招惹「官商勾結」、「圖利廠商」的質疑,因而他們在招商引資時,只能以「通案訴求」的方式,來號召所有廠商,而不敢對特定的個別廠商下功夫、拉關係及套交情。
而在大陸,因政治一元化的關係,各地黨政「一把手」大權在握,「二把手」、「三把手」也都有「分管」權力,他們要怎麼親近廠商,可以完全自主,不受制衡,只要能把廠商投資拉進來就好。這種高度親商的作風,是大陸近年產業投資持續大增的重要因素。但無可諱言地,此風氣也對大陸的「政風」造成負面的影響。將來如大陸主政當局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或是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功能顯著提升,則各地的親商作法,可能就會趨於保守。
而台灣方面,過猶不及,反倒是要提升親商的程度。尤其是當前台灣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主事官員們應去除保守、怕事的心態,勇敢親近真正有實力的內外資廠商,拿出作為讓他們感動,進而慷慨掏錢投資台灣。
這次幾位高官出面力挺宏達電,只是點到為止,純屬口頭上的精神支持,也是起於宏達電在台灣出口貿易中的分量頗重,一定要幫忙。但無論如何,我政府仍可拿這件事作開端,來全面調整台灣官場的親商文化。亦可參考大陸官場的「大膽」作風,以鼓勵高官們於必要時跳出來,拍胸脯保證,要用一切辦法來爭取某某老闆的大投資。如能這樣,那麼台灣的「投資氣象」才會真正變好。
當然,我們的立法院、監察院、地方議會,乃至反對黨、新聞媒體,也要全面改變觀念,亦即對大力招商引資的官員,不要再輕易扣以「官商勾結」的帽子,除非其真有貪贓枉法的證據。除此之外,我們的法令體系中,如果還存在著會嚇阻官員積極招商、親商的條文,也要趕快修改。總要讓官員們能夠放心招攬廠商投資,而不要有後顧之憂。否則,官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必自找麻煩?
最近幾年國內外廠商在台投資案件及金額都顯著萎縮,既影響就業機會的創造,同時也導致經濟成長率的不斷下滑。此時此刻,政府當局再不能放任主管官員假「清廉執政」之名,逃避協助工商業排除投資障礙的職責。為了重振台灣經濟生機,執政者是該重視親商文化改善的課題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