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風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實力養成
發佈於 2011-11-08 20:23
調整投資策略 -- 資金分批進場
為了成就人生有房、有車、有妻、有子及有金的完美五子登科畫面,李小彬在出社會擔任工程師時,就知道光是靠每個月5、6 萬元的薪水,恐怕很難在35 歲前達成心願。腦筋動得快的他,從領到第一個月的薪水就開始投資,至今已有3 年的時間。靠著幾乎每天上班超過10 個小時的爆肝職涯,以及碰巧在2008 年金融海嘯股市低檔之際進場,光是股票、基金、期貨及權證等投資,3 年內將資產擴增到200 萬元。
他覺得自己還不到30 歲,可承受風險高,因此200萬元的資金幾乎全數都是股票、基金等高風險性資產。2009 及2010 年股市從谷底鹹魚翻生,李小彬靠著猛K投資書籍及「李大膽」的封號,在多頭走勢下不斷持有滿手投資,果然這2 年的投資報酬率都在倍數以上,讓他志得意滿,在朋友聚會中,無不高談股票經,相當威風。
不過,今年開始,市場隱約出現變化。最初是農曆年前,市場相當看好兔年走勢,已經攻抵9000 點的整數關卡,台股萬點眼看就在咫尺,李小彬滿手股票,無奈新春開紅盤當日漲破9200 點後,再也沒回來過,李小彬不信邪,秉持不到萬點不放手的原則,死抱著持股不放,沒料到3 月份日本強震,台股一度跌至8000 點,頓時千點績效瞬間蒸發,他因為壓力太大,終於認賠殺出,這一虧就是70 餘萬元,讓他心疼不已。
經過第一季大虧之後,李小彬的確有一段時間偏向保守操作,僅將130 萬元左右的資金拿出50 萬元交易股票,20 萬元作為每個月扣除2 萬元台股基金的本金,經過了數個月沉澱,他看好第二季歐債問題歹戲拖棚,市場對此利空似乎已經鈍化,當時,台股還在8000 點以上盤整。7 月下旬,美國爆發國債上限問題,他認為美國即使政爭,大選在即也難違抗民意,調高上限只是時間早晚。
為了把上半年賠掉的70 萬元賺回來,他摩拳擦掌準備大作一番,於是,將所有的資金投入,並加碼用融資買進跌深的3 檔太陽能族群。因為他認為,等到8 月初美債上限警報解除,搭配總統大選進入倒數,台股不能上萬點,最起碼也看到9500 點。
果然,8 月初美國國債上限順利調升,卻又因希臘危機再度浮上檯面,台股從8700 點以上開始走低,像坐溜滑梯般跌至7200 點以下,半個月內大跌1500 點,這下讓原本對行情超有把握的李小彬傻眼,原本不願意停損的他,卻因為跌幅過大,以致被斷頭、追繳,實在是沒有餘力應付,慘賠出場,130 萬的本金大失血,僅剩40 萬元。
就在他懊悔到快跳樓之際,朋友安慰他,這一波有市場大戶操作不當,旗下數個戶頭賠了9 億元。但對李小彬來說,今年還沒過完,整體資產就已經縮水五分之四,距離35 歲五子登科的夢想愈來愈遙遠,他不知道問題到底出在哪裡,面對如幻影般消失的資產,只有無語問蒼天。
比投資策略 才能做長期贏家
Q1:不少投資者的資產因為期待總統大選行情而受傷,在投資策略上該如何調整?
A:在投資道路上,策略絕對比勇氣、運氣重要!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指出,雖然運氣也是成功獲利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要在市場上能夠「輸少贏多」,投資策略絕對是要角。市場瞬息萬變,多方及空方就像是兩軍交戰,投資人掏出資金作為籌碼,更應該有戰略來因應,要投資就應該多做功課,而非輕率地大舉進場。
以此例分析,李小彬沒有對全球的景氣面及基本面有比較深入的了解及研究,光認定美國國債上限會上調,就重兵布局台股,完全不顧風險,結果證實,影響股市的因素眾多,光從一個面向就斷定,太過於草率,因此就算美國的確放寬國債限制,但台灣股市還是出現一個大波段的跌勢。此外,李小彬也沒有評估獲利及風險放大槓桿操作,最後也以慘賠收場。
即使30 世代還年輕,可承受的風險較大,賠掉的錢都有機會再賺回來,但股市畢竟還是屬於高風險的市場,在市場狀況不明朗之際,對技術面不熟悉的投資人,更要貼緊國際脈動及基本面觀察,多看少做,有較高的把握時才進場。
劉坤錫建議,進場時也不宜一口氣將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可以採取資金配置、分批進場的概念,例如將資金分成5 等分或10 等分,慢慢進場。另外,目前市場對多空看法相當分歧,因此,在景氣尚未明顯回溫時,也要嚴守停損及停利的紀律;此時整體股市混沌不明,也不一定要堅守股市,不妨將小部分資金放在特殊的避險商品如黃金,待整體市場溫度明顯回升之後,再將資金抽回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