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ad 發達集團董事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7-22 11:45

《台北股市》先探:食品股可望成台股新主流

2011-07-22 11:17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說過,能掌握糧食就能掌握人民,在全球人口將突破七十億,民以食為天之下,食品股的長線戰略地位只會升不會降,這情形不只在台股發生,全球都出現。循著雀巢併購徐福記重新定位了中國食品股的價值,加上麥當勞、可口可樂、YUM集團、雀巢和聯合利華等走出長多格局等線索,台股食品股有機會當選新主流。
先探週刊指出,以中國為例,三年前中國爆發大規模的黑心奶粉事件,改變當地人的購買習慣,中國消費者寧願買價格昂貴的進口奶粉、麥片和咖啡等食品,也不願意再買中國廉價奶粉,讓雀巢與聯合利華的各式商品,深入中國各大賣場。因為中國民眾已從求溫飽晉升為價值導向,且深信國際大品牌的食品把關較嚴格,有利健康。
如此龐大的人口商機養肥了國際一線食品業者,麥當勞、可口可樂、YUM集團、雀巢和聯合利華等國際大廠,這幾年的獲利也沒有因為美國和歐元區經濟下滑,衝擊到獲利和股價,反而因為新興市場的崛起,出現另一波成長高峰,因而享有較高的本益比。正是因為如此,國外許多知名的食品業者,都享有十五倍以上的本益比水準,其中絕大多數食品業者的本益比更高於電子業巨擘─Apple(蘋果),由此可見,優質食品股的確是中長線投資人不容忽略的投資標的。
反觀國內食品股,1998年7月,食品類股指數曾經來到1015.42點的高點,歷經將近13年的時間,食品類股指數在今年7月正式突破這道關卡。深入分析,食品類股指數之所以能夠「風華再現」,完全歸功於中國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因此,就長線觀點來看,在中國內需消費增長未呈現疲態之間,食品類股指數在往後幾年,隨時都有再創新高的機會。
先探週看指出,聯華食與統一超的合作持續在擴大之中,除鮮食產品,還增加7-11自有品牌的休閒零嘴。至於自有產品線部份,繼去年推出KG CHECK減重食品獲得市場不錯的反應之後,今年四月,又推出輕熱量的「荷卡廚房」,可以明顯感受到公司經營者的企圖心。
至於,泰山(1218)持有全家(5903)21.34%。若依照國票投顧估算,全家今年稅後純益約9.63億元計算,泰山將可認列2.06億元的獲利,約當貢獻0.62元每股純益。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