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k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06-27 11:33

中國趕超美國 長路漫漫

更新日期:2011/06/27 08:38 巨龍崛起專題--美國篇(中央社記者胡立宗、蔡素蓉台北-華盛頓27日電)「我預測在2030前,中國經濟規模將成為美國兩倍」、「怎麼拉高投資,總不可能超過GDP吧?」學者對中國崛起看法不同,但美國官方積極搶回出口第1大國。
至於一般民眾擔不擔心美國被中國大陸趕過去?「誰管得了半個地球外的事?我們得先解決手邊的問題啦!」馬克指了指黑色休旅車和油價標示牌,「要餵飽這傢伙,今年得比去年多掏30塊,一個月至少多100塊(美元)」。
中國大陸201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3月在香港出席經濟論壇表示,未來20年大陸年均經濟成長率將保持8%以上,到2030年,大陸經濟規模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
美國學者怎麼看待這件事呢?
皮特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International Economics)資深研究員蘇布拉瑪寧(Arvind Subramanian)說「根據我的推算,經過購買力調整後,中國2010年國內生產毛額(GDP)已經達到14.8兆美元,超越美國了」,「而且,美中個人收入的差距其實只有4倍,而不是大家認為的11倍」。
美國2009年GDP為14.86兆美元,中國僅4.99兆美元;同年人均所得,美國4萬8153美元,中國僅3783美元。美國民眾收入雖高,但物價也高,中國所得固然低,但物價相對也低,經過購買力平價換算後,美中的差距或許小於想像。
蘇布拉瑪寧就說,「如果依購買力調整後的方式計算,我預測在2030年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將成為美國的兩倍;同時,中國的進出口總值也將持續擴張,2030年之前,中國的貿易額將達美國的兩倍」。
不過,購買力換算只是比較方式的一種,而2030年距今還有20年的時間,當中還有很多的「可能」、「如果」與「萬一」。
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中國經濟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的看法就與蘇布拉瑪寧完全不同。
「過去的歷史並不能保證未來,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自1971年至1990年,日本經濟成長了444%,但誰能想到,1991年至2010年,GDP只增加了3%?」他分析指出。
史劍道說,「中國問題在於政策與自然環境」。政策之一是以大量投資帶動經濟發展:2001年的投資額佔GDP的38%,但2010年已經達70%,「但是,再怎麼拉高投資,總不可能超過GDP吧?」
中國自然環境限制包括可耕地與可用水遠少於美國,但人口卻是美國的4倍;礦產與糧食缺乏,必須非常仰賴進口,如石油進口量是全球第2大、煤炭進口量全球最大、黃豆進口量也是全球最大、鐵礦交易量更佔全球2/3。
姑且不論中國經濟規模到底會不會超美,部分美國學者主張,美中貿易逆差,使美國每年GDP減少1個百分點,就會失去1百萬個工作機會。同時,中國經濟崛起可能伴隨軍事力量的強大,挑戰美國國際霸主地位。
不過,大部分美國民眾對中國大陸經濟崛起的看法,就如馬克一樣,因為「得先解決手邊的問題」,無暇顧及半個地球以外的事。高漲油價、壓不住的失業率、經濟欲振乏力,都是民眾苦惱的事。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說,美國經濟最關鍵就是就業問題,5月失業率飆升至9.1%,房市也依舊低迷;由於二次量化寬鬆政策至今無法退場,市場熱錢依然推升原物料、油價、貴金屬價格。
高油價、高房租、低就業是美國政府面臨的嚴酷挑戰,而且2012年總統大選轉眼就到,讓美國經濟快快復甦,無疑是首要課題。
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政府官員不緊張中國經濟崛起這檔事。
美國自二次大戰以來,已經獨佔全球經濟龍頭地位近70年。之前雖然也遭遇過蘇聯與日本的經濟挑戰,但中國的挑戰態勢顯然不同於以往。如果失去全球第1經濟體的位置,對美國的自尊與民心,勢必構成嚴重傷害。
依據美國官員公開與私下談話,行政部門顯然知道,如果放任美國經濟下滑,或者是長期原地踏步,中國就算人均所得仍遠低於美國,但整體經濟實力終將超越美國。
為振興經濟與國威,自歐巴馬總統以降,持續呼籲推動基礎建設,包括網路、高鐵與教育,以及計畫在2014年前使美國出口值倍增,最好能從中國手中搶回出口第1大國的位置。
若不看經濟規模,只看競爭力,美國至今仍遙遙領先中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5月公佈的「2011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美國與香港並列第1,台灣躍居第6,中國大陸微跌至第19。
全球競爭力排名4項評審指標,「政府效能」美國第19名,「企業效能」美國第10名;「經濟表現」和「基礎建設」美國皆領先全球。
中美G2之役,中國大陸想跑贏美國,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