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09 18:32
8月出口年增34.1%/連四月創高,首度超越南韓
2025-09-09 18:29:04 丁于珊 發佈
財政部今(9)日公布8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由人工智慧(AI)等創新應用驅動的需求持續活絡,加上科技新品備貨動能升溫,8月出口584.9億美元,創歷年單月新高,月增3.2%、年增34.1%(左圖),為連續22個月正成長;進口416.6億美元,受惠於AI產業鏈的國際分工運作、出口衍生需求以及資本設備購置增加,月減1.6%、年增29.7%,為歷年單月第3高;出、進口互抵後,出超168.3億美元,亦創單月新高。累計1至8月出口3,984.3億美元、年增29.2%;進口3,115.4億美元、年增21.7%。
財政部統計處處長蔡美娜指出,今年出口表現相當亮眼,自5月以來呈現步步高升,尤其在美國對等關稅於月初初步定案,提前拉貨潮退燒下,8月出口規模仍達584.9億美元,已連續第四個月改寫歷史新高,更在去年同期基期墊高情況下,年增達34.1%,為連續22個月正成長,主要受惠高效能運算、AI應用的商機熱度遠優於預期,加上國際品牌消費性電子產品進入新品的備貨旺季,也挹注出口表現。
另外,蔡美娜提到,過去我國每月出口平均較南韓少170億美元,不過今年以來台韓出口一強一弱相當明顯,隨雙方差距急速縮小,8月我國出口值首次超越南韓,較南韓增加0.9億美元。
蔡美娜進一步說明,主要是我國半導體產業數十年磨一劍的成果顯現,加上AI浪潮興起,帶動我國出口表現;反觀南韓出口結構較為分散,除了電子零組件外,包含造船、面板、手機、化學品、鋼鐵、汽車等,都面臨國際間產能過剩與競爭等較大的挑戰,使這些貨類表現相對失色,在一強一弱之下,推升我國8月出口首次超越南韓。
以8月主要出口貨品表現來看,11個主要貨類當中,5個貨類上升、6個貨類下降,延續分化格局,而當中仍以電子、資通產品表現獨佔鰲頭。資通與視通產品8月出口233.6億美元,創下歷年單月次高紀錄,年增79.9%,主要反映AI相關應用如顯卡、電腦零附件、伺服器等出貨都維持高速成長;累計今年前8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值為1495億美元,已提前刷新歷年全年新高紀錄。
電子零組件則受惠先進製程晶片需求強勁,8月出口值首度突破200億美元、達203.9億美元,年增34.6%。合計電子零組件、資通與視聽產品,8月出口年增55.5%,1至8月年增44.9%。
相較之下,傳產貨類8月出口平均減幅為4.8%,其中塑橡膠及其製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礦產品各減12.1%、7.1%、11.9%,主因市場需求疲弱、海外產能過剩、國際油價走跌,美國對等關稅更使需求雪上加霜。
在主要出口市場方面,除歐洲以外四大地區均同步上揚,其中因AI商機崛起、全球供應鏈重組以及美國製造業回流等趨勢帶動下,對美國出口自今年3月起逐月創高,8月出口達196.3億美元,續攀新頂峰,年增65.2%,佔總出口比重33.6%,為連續四個月超越陸港,居我國第一大市場,且預期領先陸港態勢將延續至年底;累計今年1-8月對美國出口1171.7億美元,提前刷新歷年全年新高紀錄。
對東協、日本、中國與香港8月出口動能也有不錯的表現,分別年增46.7%、34.3%以及15.9%,其中對東協出口值為106.4億美元,創歷年單月第二高;另外,對歐洲出口因受到資通與視聽產品以及礦產品拉貨下滑影響,8月出口年減10.5%。
觀察出入超表現,蔡美娜表示,近幾年因全球供應鏈重組、去中化的趨勢,加上台灣與南韓產業競合關係發生轉變,重塑我國出入超面貌,其中對美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出超,以及對南韓入超均有大幅成長。以今年1-8月來看,包含總出超869億美元、對馬來西亞出超139億美元、對墨西哥出超104億美元都創下新高紀錄,而對美國出超854億美元,已取代陸港成為我國最大的出超來源,預期今年對美出超以及總出超都有望上探千億美元規模。
展望未來,隨AI技術應用加速推展,跨國企業與多國政府積極布建AI基礎設施,帶動相關硬體與零組件需求擴增,加以國內半導體業者持續強化研發及擴充產能,均可望支撐我國出口動力。財政部預估,9月出口值將介於527-552億美元,年增30%-36%,若加上7、8月出口值,第三季出口將創歷年單季新高。
(圖片來源:財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