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類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8-05 01:31
滾珠螺桿、線性滑軌,門檻高,上銀、全球傳動、直得、鈞興等逐步貢獻營收
產業評析 2025/08/04
今年6月,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股東大會上強調,AI和機器人技術將成為下一個兆元級的產業。他提到,Nvidia已經推出了專為人形機器人設計的AI模型Cosmos,並持續推動GR00T平台與業界的合作。未來全球將有數十億台機器人、數億輛自駕車和數十萬座機器人工廠,這些都將由輝達的技術驅動。
雖然當前全球機器人產業仍在發展初期,但人形機器人被看作是繼PC、智慧型手機和新能源汽車之後,下一個潛力巨大的終端產品。據TrendForce預測,到2027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產值有望突破20億美元,並且在2024~27年間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到154%。
另外,摩根士丹利則預測,24年一台人形機器人的成本約20萬美元,隨著技術進步和產量增加,預計到28年人形機器人的價格可降至15萬美元,並在2050年降至5萬美元,屆時市場規模可能達到5兆美元,全球部署的機器人數量將超過十億台。
目前,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利用其電動車上積累的自研FSD晶片和視覺AI技術,配備多種感測器以獲取環境信息,並通過神經網路訓練實現與外部環境的互動。波士頓動力的Atlas機器人雖然過去主要用於研究,但最近也開始朝商業化方向發展,轉向開發全電動版本,並進入汽車製造領域。
此外,受到微軟和Nvidia支持的Figure AI公司,自主開發的機器人AI模型Helix已在物流環境中表現出色,並在社交平台上展示了其成果。Helix目前能夠無中斷執行60分鐘的小包裹處理任務,且效率顯著提升,已在BMW工廠和UPS的物流場域進行初步部署。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2025年將是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其中行星式滾珠螺桿是人形機器人線性關節的關鍵零件,像是德國的舍弗勒集團(Schaeffler AG)以及旗下瑞士商GSA和Rollvis、旗下瑞典商伊維萊(Ewellix),在機器人傳動及行星式滾珠螺桿元件布局許久,德國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日本THK、日本NSK等傳動元件大廠,也積極布局人形機器人高階滾珠螺桿元件。在台廠方面,像是優士特精密(U-SCREWS)、上銀(2049)、全球傳動(4540)等,在機器人高階滾珠螺桿也積極跟進。
行星式滾珠螺桿是人形機器人中一個關鍵的零組件,因其能耗低、承載能力強,能顯著提升傳動效率、加速度、傳動精度和壽命,從而使機器人的線性關節運動更加靈活。根據法人分析,每台人形機器人一側需配備7支行星式滾珠螺桿,涵蓋上手臂、下手臂、腕部、大腿和小腿等部位,因此整體而言,整個機器人約需14支行星式滾珠螺桿。不過,由於行星式滾珠螺桿的製造設備和加工技術門檻較高,主要由日本、歐洲和美國的大廠掌握,且交貨期通常超過1年,設備安裝也需經過大廠的測試。
台灣滾珠螺桿大廠上銀積極進軍人形機器人市場,與集團內的大銀微系統(4576)攜手合作,將滾珠螺桿、諧波減速機和馬達等核心技術整合成為機器人動力總成的關鍵模組,並廣泛布局專利,目標鎖定歐美客戶。上銀被摩根士丹利選為台灣4家人形機器人概念股之一,並被認定為機器人應用中螺桿零件的重要供應商,提供滾珠螺桿和行星滾柱螺桿,並投入機器人諧波減速機及線性導軌的製造。
法人指出,一具人形機器人可能需要14台諧波減速機及驅動馬達,這意味著上銀的諧波減速機與大銀微系統的馬達、馬達驅動器和編碼器整合後,就形成了機器人的關節。此外,上銀的滾珠螺桿和行星滾柱螺桿也廣泛應用於機器人的4肢及手掌,根據客戶的需求,手掌設計可以是三指或五指,抓取物件的重量決定了每個手指關節所需的螺桿數量,手指靈活度越高,螺桿的需求越大。
雖然目前人形機器人在上銀的營收占比仍低,但上銀在關鍵零組件市場中已占有1席之地,並隨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其業務比重有望逐漸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現有的機器人不一定要具備雙足設計,可能以協作型機器人的方式呈現,如無人搬運車(AGV)搭配多軸機器手臂,目前上銀的機器人零件已成功進入半導體和晶圓廠,相關營收已占約10%。
除了上銀集團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之外,工具機族群包括和大(1536)、直得(1597)、鈞興KY(4571)、時碩(4566)、宇隆(2233)及台灣精銳(4583)等都競相投入開發。
其中,和大在人形機器人關節關鍵零組件行星減速機,已送交廠商測試中,以特斯拉Optimus為例,每台約需40組行星減速機,和大目前已規劃中科廠及嘉義大埔美廠,作為行星減速機的生產基地,初期每年可滿足5~10萬台人形機器人的需求。
由於目前特斯拉Optimus的零組件供應商幾乎都是中國廠商,但在美國排除紅色供應鏈的政策下,特斯拉也開始積極尋求其他供應商來降低風險,法人看好台廠的主要供應商首家就是和大。
線性滑軌領導廠直得,去年推出新開發微型六軸機器手臂,正積極拓展歐美市場,法人指出,直得在關節模組零件逾80%為自製,至於減速機則向日本採購,今年下半年有望逐步看到營收貢獻。
精密齒輪大廠鈞興KY的智能傳動主要收入來自協作機器人齒輪,其中涵蓋協作機器人齒輪等相關產品在內的智能傳動業務,上半年業績成長20%,鈞興預估下半年也將年增20%,且今年應用在機器人的機器人齒輪及諧波減速機等產品營收占比有望從去年的6.8%提高至8%以上,在美國對等關稅攪局,與客戶觀望放緩拉貨的背景下,今年營運仍有望與去年持平或微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