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莊瑞萌/即時報導 2025-05-12 09:45 ET

中國研究發現,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的風險可能增加3倍,即便食用份量不高,仍會增加罹病的風險。Image by Crafter Chef from Pixabay
中國研究發現,經常食用超加工食品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的風險可能增加3倍,即便食用份量不高,仍會增加罹病的風險。
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每年約有9萬名美國人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病因為腦部製造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死亡,而多巴胺則是控制動作的重要物質。中國復旦大學研究團隊在最新發表的研究中顯示,每天食用11份或更多份量超加工食品的人,罹患帕金森氏症早期症狀機率,比每天食用3份或以下的人高出2.5倍。不僅如此,即使每天只吃3份或更少的超加工食品,也會增加罹病風險高達60%,具體影響程度則視不同食品而定。
本次研究定義的「一份」食品相當於一罐汽水或一匙番茄醬,不過,部分被視為健康的食物,例如沙拉、切片肉等其實也屬於超加工食品。
研究人員在醫學期刊上指出,帕金森氏症最早期症狀包括睡眠障礙、疲勞、便秘與嗅覺能力減退,這些症狀通常會比典型手抖、平衡問題等明顯症狀提早數十年出現。研究人員推測,超加工食品中所添加的乳化劑、甜味劑及防腐劑等人工添加物可能會促使體內發炎與氧化壓力發生,進而損傷腦中產生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元,多巴胺則是控制人體運動功能的重要神經傳導物質。另外,超加工食品能迅速被人體吸收並影響腸道中的益生菌群,這種不良影響會造成腦部發炎,進一步破壞產生多巴胺的神經元。
研究人員認為,減少超加工食品的攝取有助於降低數年甚至數十年後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的風險。不過,外部研究者提醒說,這些早期徵兆並非是確定會導致帕金森氏症的明確指標。
中國復旦大學研究人員高翔(音譯)表示,「健康的飲食至關重要,因為它與降低罹患神經退化性疾病的風險相關。我們今天的飲食選擇,可能會對未來的腦部健康產生顯著影響。」他進一步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飲食可能會影響帕金森氏症的發展。我們的研究顯示,過度食用加工食品,如含糖汽水和包裝零食可能加速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徵兆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