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網編譯陳又嘉 2025-04-24 07:45
美財政部新數據安撫市場對外資撤出美債市疑慮(圖:Shutterstock)
據《巴隆周刊》,美國財政部最新公布數據顯示,儘管總統川普推動關稅政策,外國投資人並未因此減少購買美國公債。
財政部周三 (23 日) 發布的拍賣配額報告顯示,「外國與國際類別」的買盤強勁。該類別包含外國私人投資人及外國央行,在 4 月上半的美債拍賣中,買進債券比 3 月上半增加了 22%。報告提供了外國參與美債市場的最新情況。
儘管這項報告通常不是投資人特別關注的重點,但這次發布時機具特殊意義。自川普本月稍早宣布對等關稅政策以來,長天期美國公債價格下跌,許多華爾街人士將此歸因於外資為報復而拋售美債。但在 4 月期間,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已下跌 0.141 個百分點。殖利率與價格呈反向變動。
興業銀行美國利率策略主管 Subadra Rajappa 表示,正因如此,她的團隊會更加關注本次報告內容。
這項報告有助於紓解市場對外資撤出美債市場的擔憂。
4 月的 10 年期美債拍賣中,外資類別買進 72 億美元,高於 3 月的 46.4 億美元,月增幅逾 50%。30 年期債券的外資買盤也超越上個月。雖然 3 年期債券的表現略顯疲弱,但整體由其他兩項債券的買盤所彌補。
此數據與財政部長貝森特 (Scott Bessent) 上周接受彭博訪問時說法一致。他表示,近期在美債拍賣中看到「外資競爭加劇」。
報告僅涵蓋截至 4 月 15 日拍賣、且到期時間超過一年的美債。這類「配額數據」通常每兩周公布一次。
財政部還提供其他公開數據來追蹤美債的買賣。其中即時性最高的是每周公布的拍賣結果,包含「間接投標者」(Indirect Bidders) 此一分類,這通常包括外國央行。不過,由於外資也可透過美國銀行下單,因此間接類別不一定能準確反映國際參與程度。
財政部自己也提醒:「不宜將間接投標者比例作為外資參與的準確指標,因其與實際外資中標比例之間的關聯性有限且不穩定。」
這也正是為何「配額報告」格外重要,因它能更精確地分析各類機構的得標情況,包括美國退休基金等。根據數據,外國投資人在 3 月所發行的 2 年至 30 年期美債中,買進了 9.1%,與前兩個月大致持平。
其他數據呈現不一。最新國際資本流動 (TIC) 報告顯示,日本 (美債最大持有國) 在 2 月淨買進 317 億美元的長天期美債,而中國 (第二大持有國) 則淨賣出 48 億美元。雖然此數據具滯後性,但仍是追蹤外資買賣動向的重要指標。
近期這些數據愈發受重視,因為外資若大舉拋售美債,將對市場帶來重大衝擊。彼得森基金會 (Peterson Foundation) 估計,未來一年內將有超過 9 兆美元的美債到期,美國政府需仰賴各方投資人強力買盤來因應。
對外國央行來說,大舉賣出美債也可能對自身不利。全球約有 88% 的外匯交易涉及美元。根據凱投宏觀 (Capital Economics),以中國為例,其主要國有機構至少持有 3 兆美元的美元資產。全球許多利率基準與美債掛鉤,若美債價值受損,也將拖累自身持有資產。
Aptus Capital Advisors 投資組合經理 John Luke Tyner 表示,「外資這樣做對美國而言只是割了一道小傷口,但對自己來說卻等同開槍打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