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2929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4-18 06:29

關稅效應即將開始反映在數據上 零售報告可能是最後一個利多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綜合外電  2025-04-17 18:31

關稅效應即將開始反映在數據上。(圖:REUTERS/TPG)


剛公布的第一批關稅硬數據可能與預期的不同。美國人口普查局周三 (16 日) 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 月零售額成長 1.4%,創下兩年多來的最佳水準。

乍看之下,這些數字強化了美國消費者的韌性,雖然對關稅成本上升和經濟放緩的擔憂日益加劇,他們仍願意花錢購物。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些數據似乎反駁了對美國經濟前景日益增加的悲觀情緒,或至少使其更加複雜。



劍橋大學皇后學院院長埃利安 (Mohamed El-Erian) 周三表示,「美國『軟』數據和『硬』數據之間的鮮明對比仍在繼續。」「雖然調查數字繼續閃爍著耀眼的黃光,但活動數據繼續閃爍著綠光。」

這也許是真的,但是仍有一個令人信服的論點支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它。

與其說這與表面上的負面經濟氛圍相衝突,不如說消費激增實際上證實了這些負面經濟氛圍。如果消費者真的像大量悲觀的調查數據所顯示的那樣,擔心未來生活成本更高、收益更少,他們很合理地會在關稅生效前搶占先機,趁著所謂的「促銷」期購買大件商品。

這才是周三的主流解讀,與中國三月出口大幅成長相吻合。

牛津經濟研究院副首席美國經濟學家皮爾斯在報告中寫道:「3 月零售額的強勁反彈得益於汽車銷量的激增,以及關稅前消費者支出的普遍增加。」

從這個角度來看,具韌性的消費者並不是對抗集體情緒,而是在對其做出反應。樂觀的解讀是:這是大風暴來臨前的最後一次歡呼。

上周消費者信心數據進一步下降,降至 2022 年 6 月以來的最低水準。人們對商業狀況、個人財務、通膨和勞動市場的預期均有所惡化。

如果將這一切視為關稅引發的恐慌,或至少不做判斷,那麼未來有哪些數據值得關注呢?

投資人最關注的將是聯準會最重視的通膨指標: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定 4 月 30 日發布。同一天也將公布美國第 1 季 GDP 的預估值。人們對關稅可能對 GDP 成長產生影響的擔憂成為上月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因為非官方預測模型開始顯示顯著的負成長。

投資人將在 5 月收到另一組通膨數據,即 4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以及 5 月 2 日發布的 4 月就業報告。屆時市場至少會對經濟狀況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下一份零售銷售數據將會在 5 月 15 日公布,為這波硬數據畫下句點。

除了即將公布的數據之外,聯準會將在大約 3 周後召開下一次政策會議。聯準會主席鮑爾周三在芝加哥發表演說時表示,將「等待更明確的訊息」後再考慮任何利率調整,因為預計關稅將導致「通膨上升和成長放緩」。

目前,投資人不得不面對那些未能反映當前情況的回顧性數據和預測未來慘淡令人不快的調查結果。周三的零售數據可能是這一段時間內最後的良好數據。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