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25-04-08 07:33

練琴的背後,是孩子面對自己的第一課

練琴的背後,是孩子面對自己的第一課
「我不想練了,我彈不好。」
「為什麼別人都可以一下就會,我卻不行?」
有一次,我聽到一位媽媽分享,孩子坐在鋼琴前崩潰大哭。不是因為考試,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那一段一直彈不順的樂句,像一堵他跨不過去的牆。
那天媽媽沒有生氣,只是默默坐下,陪著孩子靜靜地哭完。然後說:「你知道嗎,媽媽小時候彈不好的時候,也常常想把琴蓋起來。但後來我才懂,這件事教我的,不是怎麼把一首曲子彈完,而是怎麼面對自己不會的時候。」
孩子練琴時,練的從來不只是手指,是心,是情緒,是一點一點和自己的「不完美」相處的過程。
每一段卡住的旋律、每一個重來十次的片段,都是孩子和自己對話的時候。他不是失敗,而是在學習耐心、練習接納;不是沒用,而是在認識「努力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我們大人都知道,人生不是每件事一開始就會的。而孩子,就是從這些練習中,一次次摸索出一種屬於自己的堅持。
所以有時候,孩子說「我不會」,他真正想說的也許是:「我好怕我永遠學不會。」這時我們可以不用急著給答案,只要在旁邊輕輕說一句:「你現在還不會,但你有在努力,我都看見了。」
你知道嗎,孩子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相信他的眼神,就能繼續往下彈那段最難的旋律。
那一課,名字叫「面對自己」,內容叫「勇氣」。
而音樂,只是剛好成為那堂課最美的工具。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