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蛋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股海煉金   發佈於 2010-10-10 14:19

金居(8358) - 跨足鋰電池銅箔,搶灘陸電動車市

徐X澤10/08的蓋排骨-切入車用電池負極材料,是大陸十二五規劃中新能源汽車概念股.供大家參考~參考~
2010/10/08 10:46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張漢綺台北報導】金居銅箔開發 (8358) 積極佈局新能源市場,搶攻鋰電池銅箔市場,並自今年第2季開始送樣台灣及大陸電池芯廠,預計明年第1季即可正式測試生產,由於大陸積極推動新能源政策,電動車為政府全力扶植產業,在新產線投產後,明年下半年起可望有營收貢獻,正式跨入電動車市場,公司預估,未來5年月產能將陸續擴建至750噸,成為推升未來營運另一項動能。
全球天氣異常讓各國將節能減碳訂為重要政策,其中大陸訂出六大翻轉政策,喊出「高碳變低碳」與「黑貓變綠貓」口號,全力推動電動車及太陽能產業,據Pike資深分析師Dave Hurst指出,中國大陸設定在2012年全年汽車產量將有10%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2009年6月十城千輛政策推出後,預估至2012年就有3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屆時中國大陸將是全球最大電動車市場,預估到2015年PHEV、BEV累計銷售量將達到88.8萬台,佔全球總銷量的27%。
看好電動車市場,金居銅箔開發積極搶攻鋰電池銅箔市場,由於鋰電池銅箔為電池芯的負極材料,當作導電體使用,過去電池芯的導電體以壓延銅箔為主,考量成本相對較高,近幾年採取電解銅箔的雙亮面銅箔比重已經向上增加,而雙亮面銅箔其銅箔表現處理相對嚴苛,平整、厚度薄為其特性,為傳統厚度的三分之二,加上無論是使用何種電池,負極材料都必須用到銅箔,讓金居鋰電池銅箔成長空間甚大,為搶食大陸電動車龐大商機,公司除自今年第2季利用現有產線生產出樣本至大陸及台灣電池芯廠商,並積極建置新產線,預計明年第1季完成投入測試生產,明年第2季起將逐漸進入量產,2011年底可完成產能擴增全面進入量產,有機會搭上中國2012年第一波的電動車熱潮。
薄型電解銅箔受惠於高階智慧型手機板及薄型電腦等PCB需求旺盛,金居9月營收回升到5.4億元,較8月成長16.9%,儘管近期新台幣兌美元大幅升值,但金居因銅線採購是以美金報價,銷貨大部份亦是以美金報價,兩者互抵,使公司匯率波動風險部位不大,至9月為止匯損並未影響獲利,法人預估,金居第3季每股盈餘約0.6元,今年全年每股盈餘可望達2.5元,而明年在新產品效益逐漸顯現下,業績後市看好。
13檔十二五概念股,挖到寶
2010/10/09 09:32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大陸將在下周(15日)召開17屆五中全會,會後所公佈十二五規劃,是未來5年大陸的財經施政主軸。包括海西特區、節能減排、擴大內需等5大計畫,為統一證 (2855) 、台泥 (1101) 、國產 (2504) 、裕隆 (2201) 、燦坤 (2430) 、聯強 (2347) 、亞泥 (1102) 、杏昌 (1788) 、美時 (1795) 、佰研 (3205) 、永日 (4102) 、中菲 (5403) 、精誠 (6214) 等13檔股票挹注活水,成為十二五規劃的起飛股。
大陸第十一個五年規劃(2006~10),創造出2006~08平均10.7%的經濟成長率,2009年金融海嘯衝擊,大陸更以逾8%的成長率,表現為全球之冠,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在9%以上,如此驚人的經濟爆發力,使15~18日五中全會將定調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15),備受市場關注。
十一五規劃對香港的經濟成長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主攻經濟結構調整十二五規劃也把台灣納入,未來對台灣的影響必然深遠。
十二五規劃涵蓋民生內需、節能減排,及涵蓋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設備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資訊服務等7大產業。此外,受惠台商金融證券服務業的海西經濟特區規劃,也是重點。
元大投顧副總經理鄭宗祺相當看好十二五規劃受惠股,他表示,啟動十二五規劃後,經濟成長動能將從投資及出口相關的工業發展及基礎建設,轉向著重「內需成長」,國民消費力持續提升是發展重點,相關中概股長線趨勢向上。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指出,中國整體經濟成長趨勢明確外,大陸官方政策扶持產業爆發力更是不可忽視。只要能搭上十二五規劃列車受惠的族群或個股,後市業績成長的想像空間相當大。
據此,從海西特區、節能減排、擴大內需代替出口、生技醫療、資訊服務等5大與台股連動密切的軸心計畫中選出台泥、國產、聯強等13檔,不僅本周股價領先走多頭,其周KD仍向上,法人也搶先卡位。其中,台泥、國產及聯強上周3大法人各買超逾萬張,鎖定即將公佈的十二五規劃可望受惠的意味濃厚。
法人普遍認為,大陸在基本工資調漲及人民幣升值下,內需成長股如燦坤、聯強等可望受惠。
隨著中國逐漸進入高齡化社會,醫改持續進行,市場分析師也認為,消費及醫改持續展現成長力道,台灣佈局中國零售及生技醫長線無論在趨勢上或題材上皆有受惠空間。 (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