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媽 發達集團董事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2-05-13 00:03

中國4月CPI年增2.1% 五個月新高

中國4月CPI年增2.1% 五個月新高
工商時報 黃欣 2022.05.12
中新網報導,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食品是帶動4月CPI年增率上揚的主要因素。圖/中新社

FacebookLineTelegramTwitterWeChatPrintFriendly個股速查

大陸國家統計局11日公布,受疫情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影響,4月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1%,高於預期並創下五個月新高。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增率則回落至8%,為一年來新低,但仍高於市場預期。專家分析,在大宗商品價格仍維持高點的背景下,未來幾月CPI料將持續上揚。
中新網報導,統計局高級統計師董莉娟分析,食品是帶動4月CPI年增率上揚的主要因素。數據顯示,食品價格由3月的年減1.5%轉為4月的上漲1.9%,影響CPI上漲約0.35個百分點。
此外,若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是穩定下降,年增率為0.9%,為10個月來首度跌破1%,漲幅比上月回落0.2個百分點。另,PPI與CPI之間的「剪刀差」連續六個月縮窄,回落至5.9個百分點。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4月食品價格上漲1.9%,結束了此前連續四個月的回落,也創下2020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除了因部分地區疫情反彈、帶動囤貨需求大幅增加,物流成本相應提高,也讓蔬菜、水果等食品價格均有明顯上漲。
不過投資機構普遍認為大陸通膨水準仍在可控範圍內。中信證券研報指出,CPI年內首次突破2%,明顯高於第一季平均年增1.1%的水準。但綜合考慮大陸國內經濟和政策環境,整體物價不至於大幅攀升,預計上半年整體通膨形勢將保持穩定,有望控制在3%以內的合理區間。
光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林樵基也表示,4月非食品和服務價格受疫情影響而上升,但通膨水準仍屬溫和。他指出,能源、非食品及民生產品價格雖對通膨有短期影響,但隨著供應量增加,加上5月後疫情改善,對供應鏈影響逐步減少,預料第二季CPI增幅介於2%~2.3%。
PPI方面,由於4月大宗商品價格仍維持高位震盪,4月PPI下行速度緩慢,高於市場預期的7.7%。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企業在能源、原材料的成本投入仍有較大壓力,PPI要回歸常態仍須一定時間,需對輸入性通膨保持警惕。

大陸國家統計局總編輯精選大陸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