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11-13 13:33

11/16號傳真稿筆記

2010年新好產業 汽車股喊衝
展望二○一○年,成長共識性最高的區域,就是中國的內需市場!目前以房地產以及汽車為拉升中國內需的兩個火車頭,不過中國政府對於房市降溫聲不斷,卻將汽車下鄉補助的時間延長,明顯可見,中國的汽車業,無疑將是二○一○年最火紅的新好產業,中國的汽車股已有領先大漲二○倍者,台灣的汽車與相關零組件將如何分這一杯羹呢?
景氣復甦是第三張護身符
資金回流行情以及兩岸和平紅利,是台灣過去一年能大漲一倍的兩張護身符。近期美國、歐盟、英國三大央行總裁異口同聲表示,將繼續維持低利率的環境,中國十月份的CPI年增率仍是負的○.五%,PPI為負的五.八%,美國九月CPI年增一.三%,仍低於過去均值的2%,看來完全沒有升息的急迫性。近期政府對於兩岸MOU與ECFA的簽訂,發出高度信心的宣示,台股也趁勢站上七五○○點,目前投資人莫不在期待,十二月五日的選舉,中國將捎來什麼樣的禮物?顯然這二張護身符的保固期仍然有效。
近期則出現第三張護身符,就是景氣的復甦逐漸反映到數字上,其實從去年九月中旬雷曼兄弟事件之後,全球所有央行開始全力釋放資金,到目前滿一年,資金的乘數效果才剛剛好才要出現,可以預期,到明年農曆年前,大部分的經濟數據應該都會不錯。
三千美元的人均 引爆買車潮
中國第三季GDP成長八.九%,今年保八無虞,展望明年,IMF預估中國GDP將成長八.五%,Morgan Stanley估成長一○%,Goldman Sachs最樂觀,預估將成長一一.九%。目前中國的民間消費占GDP比重還低於四成,相對於先進成熟國家普遍逾六至七成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而從二○○八年之後的政策來看,也正是要拉升民間消費的比例。中國在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時,人均GDP才三一三美元,三○年後人均GDP已經成長十倍到三一八○美元,長期醞釀的內需爆發力正要出柙。
不同階段的人均所得水準,所帶動的需求商機並不相同,在人均上漲初期,以小家電需求較大,而中國開放之初,則是以飯店、旅館商機最大,目前中國正在加速城市化,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估計一、二、三線城市的房地產需求仍相當大。目前中國人均所得三一八○美元,與台灣在一九九四年時的人均所得三一三八美元水準相當,或可借鏡。目前中國每一千人持有的汽車數量只有四九輛,是九四年台灣的四分之一而已,可以期待,未來三年將是中國汽車市場需求最強烈的黃金時段。
汽車利多 延長擴大
今年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提早展露非凡的氣勢。統計一到十月,中國汽車產銷一○八七.三二萬輛和一○八九.一四萬輛,中國成為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第三個汽車產銷量超過千萬輛的國家。照此推算,最快十一月底,中國汽車產銷量有望超過一二○○萬輛,提前二五個月完成《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產銷量總目標。汽車、家電下鄉、汽車購置稅減半等刺激消費政策有了明顯的作用,未來將延長政策的時效及擴大實施範圍,徹底達到「救市」的目的。若確能落實,將為中國汽車市場再添成長動能。
吉利汽車大漲二二倍的啟示
反應陡斜率的產業成長,中國與香港的汽車股領先大漲,大家耳熟能詳的比亞迪(1211HK)大漲十三.七三倍,吉利汽車(0175HK)近期又再創新高,從○.一五港元到三.五五港元,累積漲幅高達二二.六六倍,華晨汽車(1114HK)與東風汽車(0489HK)也分別有十.八五倍與八.二九倍的漲幅,生產卡車車胎鋼線的興達國際(1899HK)漲幅六倍,還算是小兒科,興達國際預估今年每股獲利超過○.三港元,目前本益比才一二倍,算是大成長趨勢當中的低本益比股,頗值得長線留意。同一時間,香港恆生與國企指數不過上漲一.八三倍與一.一二倍,上海與深圳A股也不過上漲一倍與一.五五倍,這一些汽車族群卻能大漲十到二十倍,正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三合優勢。
台股指數從三九五五到七八一一上漲九七%,汽車股當中建大上漲三.三九倍、裕隆上漲二.八三倍,指數只是略低於中、港股市,但是汽車股漲幅卻遠遜於中、港汽車股,未來比價的空間仍相當大。汽車股在中國佈局有成者將受益最大,今年前三季來自大陸投資收益的成長率。最新一期《先探投資週刊》有專文深入探討。
「以上內容、觀點為個人心得或引述報章雜誌,僅供研究、分析、討論、參考,切勿作為個人投資依據 , 更不為個人獲利保證 ,請謹慎思考,期股買賣盈虧自行負責。」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